第五部分 选修六 第二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五部分 选修六 第二讲 环境污染与防治.doc

第五部分选修六第二讲环境污染与防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部分选修六第二讲环境污染与防治1.图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酸雨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将下列序号填在图中的正确位置:①冷库、②沼气发电、③粮食供应。(2)城市中除生活垃圾外,还有哪些城市环境问题?(3)试概述该模式对城市发展的有利方面。3.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横贯上海中部的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窄了。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2)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请简述其主要原因。(3)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4)利用材料说明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4.下图是我国东部北方某城市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b图中A、B、C为a图中甲、乙、丙三个监测站的分布位置,c图为该地区风频,则合理的匹配是(填字母):为甲监测站,为乙监测站,为丙监测站。(2)混浊天气日数最多出现在几月份,请简析原因。详解答案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的污染来源、危害以及南北方的差异,南方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虽然不及北方,但南方多降水。从图示能源消费情况,结合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现状,不难看出中国硫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炭。答案:(1)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2)煤炭消费量(3)降水(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2.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上游和下游流程的相互关系作答。第(2)题,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热岛效应。第(3)题,有利方面应结合图中信息,既解决了城市垃圾问题,做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又带动了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答案:(1)由上至下依次为③①②。(2)大气污染、水污染、热岛效应、噪音污染。(3)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使城市垃圾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带动了多种产业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清洁能源,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经济收入。3.解析:第(1)题,苏州河的污染源除附近工业污染之外,还应有生活污染、运输污染、酸雨污染,上游和支流携带的污染等。第(2)题,苏州河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了苏州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存,破坏了其自动调节功能,要恢复其生态功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第(3)题,环境问题单靠技术解决有很大的局限性,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第(4)题,由材料可看出,环境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个人、企业、政府,执行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答案:(1)C来自岸上和水上的生活废弃物的污染;由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2)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为因素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其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3)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4)对象:个人、企业、政府。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4.解析:第(1)题,由a图分析可知:相同的时间甲监测站监测到的混浊天气日数最多,丙监测站监测到的混浊天气日数最少。同时,三个监测站均监测到夏季混浊天气日数最少,冬春季混浊天数多。则可知冬春季节污染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