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活动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属于“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单元中的“讨论与研究”、“评价与总结”两个活动的综合内容。根据教材中的这两个活动内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主要从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两方面进行了拓展与变化。为了能使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与前一活动课保持连贯性,“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在本课学习中是前一活动课知识点的延续,重点学习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主要在“变化统一、比例、对称、均衡、节奏与韵律”六个方面引领学生进行讨论与研究。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评析绘画作品。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绘画作品交流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的规律认识与运用。教学难点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语言,了解了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作品。了解了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及其表现形式。稳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引入新课。二、新授三、作品欣赏四、小结1.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作品分析:(1)在表现方法上属于哪一类?(2)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3)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分别带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抱白貂的妇女》达芬奇《戴帽子的妇人》马蒂斯《肖像》米罗2.绘画作品中的组织形式(1)放音乐片段:感受单个音符只有按照不同的旋律和节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段美妙的乐曲。(2)什么是形式美?美的一种范畴。既指客观事物和目的性的外观形式,亦指由人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结构形式。(3)形式美法则:如比例、均衡、对称、对比、节奏、和谐、多样统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样统一。比例:造型各部分间的尺寸关系。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都存在着尺寸数量间的变化,适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例如“黄金比例”就是比较典型的。作品分析: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提问: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为了突出“自由”这一主题画家是怎样来安排画中人物的?对称:一个轴线两侧的形状以等量、等形、等距、反向的条件相互对应而存在的方式。作品分析:赛尚的《玩牌者》提问:在人物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画家为什么要这样来安排人物?均衡:在视觉上的形、量、色或力的平衡感。有两种平衡形式: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对称与均衡是互为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称能产生均衡,而均衡中又包括着对称的因素在内。作品分析:潘天寿的《松枝荔枝》提问:松枝与荔枝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对比?这一对比是否使画面达到了平衡?节奏:在绘画中,运用形、色、线等反复对比呼应。作品分析: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听音乐感受爵士乐的节奏,分析作品中的节奏元素。韵律:是指动势或气韵的有秩序的反复,在和谐、统一中包含着更富变化的反复。在造型艺术中,韵律有多方面的表现,各种构成因素有规律的变化,有节奏的递增或递减,相互之间的反复与呼应,都能够产生韵律。有起伏变化、连续变化、渐次变化、分割变化的韵律,韵律是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产生的。作品分析: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提问:分析作品中线条的变化的规律。变化统一: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多样变化,和谐统一。“变化”体现了多样,“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变化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