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死亡证明书填写一、《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二、信息登记与报告三、《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三、《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要求基础项目: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及号码:中国公民要求填写18位身份证号码。年龄:按周岁填写,婴儿填写实际存活的月、日、小时。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死者出生或死亡的年、月、日,婴儿死亡填写到时、分。文化程度:《学历代码(文化程度代码)》(GB4658-2006)。个人身份:死亡前个人身份,离退休后死亡者一律填为“离退休人员”。户籍地址:户口簿登记的地址,详细到门牌号。常住地址:>6月,详细到门牌号。疾病项目:Ⅰ直接死亡原因1)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c→b→a(c)病(根本死因)→(b)病(中介原因)→(a)病(直接死因)→死亡。一行只填写一个疾病,如有需要,可增行d、e,一般最底行疾病为根本死因2)发病到死亡时间间隔:由a-c,由短到长3)不要只填写临死方式/情况,例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全身衰竭”等。Ⅱ促进死亡原因对第一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与致死疾病无关但对死亡有影响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均须报告。如: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填写。死亡原因部分的填写要求死者生前疾病的最高诊断单位:指第Ⅰ部分报告的主要疾病最高级确诊的单位。最高诊断依据:按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划记;如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B超、X光、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均放到“临床+理化”一栏;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指出具证明书的日期;-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调查记录:三、证明书填写实例及分析1.临死方式的填写这些都是疾病、损伤中毒在临死时的表现形式,不是死因统计中需要报告的内容,可以不填。一定要填在(a)行的话,则必须从(b)行起按照真正的顺序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及其更早的原因。呼吸衰竭J96.9循环衰竭R57.9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J96.9多器官功能衰竭R99多脏器衰竭R99全身衰竭R531.临死方式的填写1.临死方式的填写2.死因顺序的填写2.死因顺序的填写2.死因顺序的填写3.死因诊断的填写3.死因诊断的填写3.死因诊断的填写4.时间间隔的填写4.时间间隔的填写5.外部原因的填写5.外部原因的填写5.外部原因的填写四、常见死亡原因错误填写(一)死亡原因未填写:临床医生一定要填写有关死亡诊断(包括原因不明),不能空项,即(a)(b)(c)至少要填一项。否则必须由相关人员重新访视核实,核实的内容应填写在证明书背面。(二)死亡原因逻辑顺序错误颠倒顺序顺序混乱甚至根本没有顺序同一行填写了多个疾病诊断对此,医生填写时应注意尽可能地将导致病人死亡的一系列疾病按演变顺序填在第I部分,其他促进死亡的疾病按照其严重程度依次填入第II部分,且每行尽量只填写一个疾病。例:某女患者,患卵巢恶性肿瘤2年,后行切除,半年前发热、胸痛、诊断有肺转移性癌,1周前死于终末期肺炎。此人10年前还诊断有糖尿病。正确填法:I(a)周末期肺炎1周(b)肺转移性癌半年(C)卵巢恶性肿瘤2年II糖尿病10年错误填法:I(a)卵巢癌2年(b)肺转移性癌半年(C)终末期肺炎1周,糖尿病10年(三)疾病名称书写不规范:使用其英文名称或缩写例如:ATDS,ARDS,CHD,DMAMT等。由于英文缩写常出现一个或多个意思,因此要求填写各行疾病一律使用中文名称。(四)报告的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1)只填写了直接死因,包括:综合症状群,临死前的临床体症,实验室检验报告名称。例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内出血、尿毒症、败血症、高热、肝昏迷、电解质紊乱、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等。医生应该追根,询问引起以上直接死因的进一步原因。例:某老年患者80岁,无慢性病史,一周前卧床不起,不进食,逐渐死亡。正确填写为:I(a)不进食1周(b)卧床不起1周(C)原因不明错误填写:I(a)老死1周(3)报告信息太笼统,舍弃了有用的信息。应尽量详细、全面地报告各系统的疾病,主要应注意疾病的特异性,包括:病因、疾病的性质、部位、检出的病原体、并发症、疾病的急慢性、早晚期,如果某种情况是一种疾病的晚期效应(后遗症),则应将此晚期效应明确进行报告。传染病、肿瘤、心脏病、先天异常均为错误填写,应报告部位、性质等详细信息。例:肝炎不要笼统地写为“肝炎”,需要报告详细的原因,是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如果是慢性肝病或肝硬化致死,且由于病毒性肝炎引起,则必须同时报告病毒性肝炎的情况。例:溃疡或上消化道溃疡应明确报告部位,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其他。例:某患者因脑血栓形成致死,可填写为:I(a)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