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条例一、开放基金指南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中国极地测绘遥感信息科学的重点研究基地,依托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和黑龙江测绘局极地测绘工程中心,在极地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极地冰雪环境遥感理论和技术、数字南极地理信息基础框架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依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为了促进极地测绘遥感信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学术交流,为我国极地测绘事业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资助国内、外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积极鼓励创新与开拓,支持处于学科前沿、具有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研究,鼓励已获其他机构资助课题的深入研究。对符合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处于学科前沿的具有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及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研究将予以重点支持。(一)开放对象1.国内外教学、科研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极地考察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均可在项目指南范围内申请课题。2.根据工作需要,应实验室主任或课题负责人邀请来实验室参加课题的研究人员、博士生、硕士生。3.自带课题和研究经费来实验室工作的科研人员及短期访问学者。4.优先资助国家(省、部、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高技术项目、国家(省、部、委)科技攻关项目等来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本实验室将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并优先考虑给予资助。(二)研究方向1、遥感理论与技术及其在极地的应用1.1雷达干涉测量极地应用关键技术;1.2卫星遥感影像极地冰雪环境动态变化监测技术;1.3基于遥感技术的极区海冰分布实时动态监测。2.大地测量新技术在南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1高精度GPS定位技术应用于极地地壳运动监测的理论与数据处理技术;2.2GPS定位技术在空间环境监测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2.3南极内陆冰盖运动自动化监测系统集成研究;2.4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大地水准面精化研究;2.5综合利用GRACE卫星、ICESat卫星等多种空间观测数据,联合反演南极冰盖运动及冰雪物质平衡研究;2.6北斗导航系统与GPS并置观测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2.7应用地球(月球)物理反演的理论与技术。3.空间信息系统技术集成与可视化3.1极地空间数据的实时采集与远程管理模式和方法;3.2船载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的集成研究;3.3南极考察多平台信息联动与应急服务体系与关键技术研究;3.4极地地图数据更新与空间信息智能可视化。4.RS、GPS、GIS集成的相关理论与技术4.1南北极科学考察关键地区地理冰情监测与智能服务;4.2南极冰盖消融及南大洋海平面变化研究;4.33S集成技术在南极无冰区生态环境变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4.4极区地理信息云计算技术;4.5极地环境与资源信息平台多源、多尺度数据的自动匹配技术(三)资助强度本实验室每年约可资助5—10个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为2—3万元。基金项目的研究年限一般为二年。研究工作起始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四)管理机构和职责1、由国家测绘局、武汉大学科技部和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联合组成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制订和修订基金工作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组织制定《指南》;审定基金项目立项。2、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负责项目指南的审议以及基金项目的评审。3、实验室负责基金管理的日常事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受理和初审基金项目申请;组织基金项目评审;审批基金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基金年度计划;监督检查基金项目执行情况;负责基金项目的技术档案管理;组织项目验收等。二、开放基金管理与实施细则基金项目的申请与审批1、基金的资助采取自由申请、单位推荐、同行评议、学术委员会评审、主管部门审批的方式进行。2、实验室接受具备下列条件研究项目的申请:(1)符合上述“开放基金指南”资助范围的研究;(2)选题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近期可取得重要进展的研究;(3)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应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和可靠的时间保证,并具有基本的研究条件,能到本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4)经费预算实事求是。3、申请者必须认真填写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非标准格式的申请不予受理。申请书(一式四份)由所在单位同意加盖公章后寄送到实验室。申请截止期为2011年3月5日(邮寄申请书以投递日邮戳为凭),逾期申请书可顺延至下一年受理。4、学术委员会将于当年4月进行评审,实验室将学术委员会的评审结果报送主管部门,实验室主任于5月底签发评议结果,通知申请者及所在单位。5、课题负责人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