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雨巷****珺琦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1—2022学年度下期高2024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用于祭祀,表示身份与权力,故选B。青铜器熔点较低,硬度不够,不适合用作农具,排除A;青铜器少量用作酒具,排除C;货币是经济的象征,并不是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排除D。【点睛】识记青铜器的主要作用,学生可结合一些典故或成语帮助理解,如禹铸九鼎、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2.据《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不仅能生产大量兵车,而且能制造大量用于交通运输及载货的商用车辆,不少国家建有大规模的造船场,更能够建造载重量极大的专业运输商船。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A.车船成为主要交通工具B.手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C.社会安定推动商品交换D.交通运输业得到较大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不仅能生产大量兵车,而且能制造大量用于交通运输的商用车辆,更能够建造载重量极大的专业运输商船,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运输业得到较大发展,故选D项;车船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手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社会安定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3.立春,是春天之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代将立春作为重要节日加以庆祝。如隋代,每年立春前五日,在各州府大门外的东侧,造青牛两头及耕夫犁具。这说明统治者A.鼓励商业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重视农业生产D.强化思想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本是上古时代指导农业生产的需要,历代对立春的庆祝,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而隋朝在立春前五日,“造青牛两头及耕夫犁具”,牛、耕夫和犁具象征铁器牛耕,也显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选C;ABD项不符合题意。4.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地区或“钱货无所周流”,,或“悉以绢为货”,“杂以谷帛交易”。到唐朝时,已是“虽私家用度,亦非钱不行”。唐代这一现象A.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B.推动了地域商帮的形成C.缓和了土地兼并的程度D.导致了自然经济的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地区或“钱货无所周流”,,或“悉以绢为货”,“杂以谷帛交易”。到唐朝时,已是“虽私家用度,亦非钱不行”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谷帛这些实物进行交易,钱流通少,说明商品经济不发达。到了唐朝,贸易“非钱不行”,钱的广泛使用,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地域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故B错误;题中没有关于土地兼并的信息,故C错误;自然经济的开始瓦解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故D错误。5.中国古代民瑶:“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小农经济的优越性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等信息来看,由于男子当兵离家,造成家庭为单位的经济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或遭遇灾害,导致家庭面临困难,因此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项正确;材料中的“有田无耕。有荒无救”,表明小农经济易受天灾的影响而破产,不是分散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6.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材料反映“海禁”政策A.是导致倭患加剧的原因之一B.严重阻碍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C.有效维护东南沿海社会安定D.主要原因是倭寇侵扰东南沿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可知倭寇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海禁政策的实施,由此可知海禁政策的实行加剧了倭患,故选A;材料内容和文化交流无关,排除B;海禁政策加剧了倭患,并不能维护东南沿海社会安定,排除C;海禁政策导致了倭患的加剧,并不是因为倭寇侵扰而实行海禁政策,排除D。7.据广东《旧西宁县志》记载,19世纪60年代以后,当地原先用土纱作原料的“有家机织布以度活者”,因输入内地洋纱“细而匀,价廉美”,“咸相率购买洋纱为趋时”。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当地()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迅速B.自然经济渐趋解体C.西方加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D.棉纺工业焕发生机【答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