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陕西招教考试小学招教考试试题(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4陕西招教考试小学招教考试试题(二).doc

2014陕西招教考试小学招教考试试题(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ttp://www.sxzt.org2014陕西招教考试小学招教考试试题(二)二、简答题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2.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4.为什么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5.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三、材料分析题1.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派车”的教学片断:(1)出示问题:假期里,我们班将组织25名优秀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夏令营,学校安排面包车、小轿车两种车接送。其中面包车每辆限乘8人,小轿车每辆限乘3人。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派车?(2)学生独立思考后并在小组内交流。(3)学生汇报:生l: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算式:2×8=16(人)3×3=9(人)。师:掌声鼓励!生2:派4辆面包车,留7个坐位放行李。算式:8x4—7=25(人)生3:派5辆面包车。师:说说你的理由。生3:每辆面包车坐5人,留3个坐位放行李,算式:5×5=25(人)师:也可以!生4:派6辆面包车,其中5辆面包车每辆坐4人,一辆坐5人,空位放行李。学生海阔天空地答,而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体现“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待过了20分钟,学生说出了ll种派车方案(其中有8种方案空位超过一辆车的坐位)时,教师小结并布置了练习: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案,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增加4位教师,共有29人,你又会怎样派车呢?问题:从解题策略多样化要注意的有关问题的角度分析本材料。2.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问题: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四、教学设计趣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2014陕西招教考试小学招教考试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2.【答案】C。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3.【答案】C。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特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开始。4.【答案】D。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指由诗文本身产生的诗的意境,属于想象过程。5.【答案】A。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有结构的创设和体贴,规定限制是结构创设,BCD属于体贴。6.【答案】A。解析:课堂里往往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际相联系的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是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7.【答案】A。解析:合作模式最能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8.【答案】D。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入,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9.【答案】D。解析: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属于教师的自我监控过程,所以这种能力属于监控能力。10.【答案】D。解析: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11.【答案】A。解析:班主任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这种了解方式最为直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12.【答案】B。解析:各学科知识共同构架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体现了学习的渗透性。13.【答案】D。解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指学习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该对旧的知识进行温习,从而达到牢固地掌握,使新旧知识之间达到融会贯通。14,【答案】B。解析: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授人以渔”就是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5.【答案】C。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