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的教学方法.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诗歌的教学方法.doc

浅谈诗歌的教学方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诗歌的教学方法2009-11-1220:18HYPERLINK"http://my.hersp.com/605747"阳江中心校梁小燕[HYPERLINK"http://my.hersp.com/605747/blog"博客]4411字,阅读640,评论0本文收录在HYPERLINK"http://res.hersp.com/category/10940"9205:小学教师交流HYPERLINK"http://res.hersp.com/category/13789"601048:教学论文(jxlw)HYPERLINK"http://res.hersp.com/category/13795"601048:教师交流HYPERLINK"http://res.hersp.com/category/15744"604855:教师交流HYPERLINK"http://res.hersp.com/category/23166"601048:语文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的沉闷局面,教学效果总的来说不是很理想。要想提高诗歌教学质量,必须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我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一、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带人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中,让他们的心灵首先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抗日战争了解不够具体、全面,感情不容易投入,在上课开始时,我说了这样的一段话:“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面对日本鬼子对中国人民的烧杀抢掠、对我国领土的肆意践踏,眼含热泪、怀着诚挚的感情,对祖国母亲唱出了一曲爱国主义恋歌——《我爱这土地》!”通过这段导语创设情境,渲染氛围,一下子就把学生带人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进人丁全民族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氛围之中,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了强烈共鸣,学习进入了状态,而对于理解这首诗的主旨也便容易得多。二、认真指导朗读。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意思就是诗歌借助于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诗句,构建具有审美的意象,表现诗人强烈而凝炼的情感。通过朗读让学生领略诗歌的气势、韵味和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意大利作家薄迦丘曾经说过:“诗人们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运用了最深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好比果壳里隐藏着果肉,而他们所用的美妙的语言就好比果皮。”因此诗歌只有通过朗读,才能精细地品味其语言(“果皮”),体会其思想情感(“果肉”)如果在诗歌教学中忽视了朗读这一重要环节,而对诗歌本身作过多地讲解和分析,结果往往是学生学完了整首诗,可诗读得还不流利(不用说带着特定感情去读了),这样就更谈不上去品味诗歌的意境了。明确了朗读的重要性,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1、教师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如在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时,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学生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图,感受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2、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用符号标出诗句的重音、停顿和升、降调等,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诗人情感的抒发。如用“.”表示重读,“︱”表示较短时间的停顿,“║”,表示较长时间的停顿,“↗”表示声音扬起,“↘”表示声音下抑。“——”表示声音的延长等等。例如李白的诗《将进酒》开头的可以这样来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采用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时,男同学读体现橡树特点的诗句:“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女同学读体现木棉特点的诗句:“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然后男女生齐读:“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永远相依……”通过这样的分组、分角色朗读,学生热情高涨,不知不觉进人了角色,读得情真意切,从而恰当地表达出木棉与橡树的高洁、平等而又相互依存的爱情观。三、巧设问题,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设计问题时,可紧紧围绕“如何理解诗歌内容”、“如何体会诗人情感”等方面进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蜀道难》时,让学生找出突出表现蜀地风光的句子,并概括出蜀地风光的特点,体会表现诗人感情的句子。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非常热烈,然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