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怎样看标本-----对初学者的一点小建议作者:杨亲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我不在大学教书,对现在我国大学的生物系是怎么教植物分类学这门课的情况不太清楚。但从与一些研究生的谈话中了解到,这门科在大学里完全边缘化了。大学里的老师开这门课,主要是讲一些代表科、属的特征,然后是野外实习,让学生采一些植物,查检索表,将植物鉴定出来。这当然也不错。不过这样做的结果,是给学生留下了一种强烈印象,让他们以为研究植物分类学就是采一些标本来查检索表,鉴定学名,认认植物,非常好玩。就我所知,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拿一张标本去查检索表或在网站上贴一张照片让大家猜名字的方法,不是分类学家用的研究方法,是植物业余爱好者所用的方法。学生考入研究所以后,很长时间都难以改变这种认识和习惯,以致不能快速地进行一个具体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不知道怎么去标本馆进行那种追根究底式的真正的分类学研究。一些初学植物分类学的研究生跟我说,在选定所要研究的分类群以后,去标本室看标本时,却不知道怎么看-----不知道应该怎么看植物的哪些特征;往往看了很久,但总是不得要领,发现不了问题,因而提不起看标本的兴趣。有些学生拿着一本植物志,根据检索表去看标本,经常觉得一张标本可以定为这一种,又可以定为那一种,但又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该如何解决,有时觉得相当苦恼。我在昆明植物研究所读研究生时,吴征镒先生曾指导我在标本室看过一个月毛茛科乌头属标本。我觉得吴老看标本的方法很好,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迅速地进入一个分类群,很快抓住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做研究的兴趣。我在这里冒昧地向初学植物分类学的研究生介绍这一方法,希望能供他们参考。当然由于我悟性不高,也可能强作解人,有将吴老的方法理解错误的地方,那么这些错误自然都是我的。我们选定一个类群后(吴老通常建议选比较有经济价值的类群,反映出吴老做研究工作时是很关心国计民生的),首先当然应当查阅文献,“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文献要尽可能查全。分类学文献很多,又很分散,我们要特别注意查阅那些引证有标本的文献,这样的文献对我们去标本室看标本至关重要。将文献大致查全以后,我们就可以去标本室看标本了(这里所指的标本馆是PE和KUN这样的大标本馆)。我们必须将所研究的类群的标本全部摊开在桌子上,耐心细致地做一番清理功夫。首先要仔细看标本上的号牌和记录,将同号标本清理在一起,夹在同一张衬纸里。这一步骤很简单,但实际上很重要,因为这样做可以避免将同一号标本定为不同的种。我们在标本馆经常会发现一些学者将同一号标本定为不同的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做这种简单的清理的缘故。另外这样的清理也经常可以帮助我们将一些只有号牌而没有野外记录的标本补上野外记录-------几份同号标本中常常有一份标本贴有野外记录,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多的供研究和比较的材料(如果标本上没有产地记录,其研究价值会减低很多)。做过这番清理后(我们清理标本时,要两手轻轻将标本端平,不能象翻书一样翻,因为标本很容易碎),我们可以再将同一产地的标本清理在一起,一边进行清理,一边也将植物进行比较。然后我们应当看文献了。将从早到晚的那些引证有标本的文献排列好,首先看第一位作者引证的标本(模式标本),这样就可以知道该种的模式产地,然后再看第二位作者是怎么处理这个种的,将他引证的标本清理出来(吴老将这样的标本清理出来后,还在定名签上写上“吴征镒据某人在某书刊以及页码年代”),其他没有引证的标本暂时放在一边。这些引证的标本就代表了该作者对这种植物的认识。我们要特别注意将标本摊开进行仔细比较,看他引证的标本与前一作者有何不同,地理分布有了什么变化。以同样的方法,将其他作者所引证的标本也全部清理出来(有些标本藏在国外,必须写信去借)。这样清理以后,应当说我们对这个种的形态和地理分布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很容易就记住了植物的很多性状及其地理分布(有人认为研究分类学就是死记硬背,这完全是错误的,那是在大学里学习分类学时留下的错误印象;通过将大量标本与分类学文献的互相参证,根本不用背就记住植物的性状了),同时也了解了不同作者对该种的处理意见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地方是什么。最后我们就可以鉴定那些没有被前人引证的标本了。因为我们这时已经知道了某一产地大致有该属的那几种植物,我们不应该有太大的困难将这些标本进行正确的归类。我们会发现:1.有些种类是很容易分开的,不同的作者对其处理没有分歧。2.有些种组成一“堆”,与另一“堆”很容易分开,但同一“堆”内的种不易区分,不同作者意见不一(在我们研究过较多的属后,会发现一个规律,即一个属的种类总可以分为不同的“堆”,不同的“堆”之间是容易分开的,而“堆”里面再细分就比较难。这样的“堆”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是亚属、组、亚组或系,或是一个复合体)。3.有些作者在标本的鉴定上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