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老年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谈【摘要】随着老龄化人群的增长,老年肺癌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外科手术逐步成为对老年(特别是7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1~3〕。针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手术适应证以及术后围术期处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3~6〕。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肺癌患者52例,探讨老年肺癌术后围术期的监测及处理。【关键词】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89-02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本组52例,男36例,女16例。年龄70~81(平均75.4±3.6)岁,平均75.4岁。合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0例,高血压20例,陈旧性脑梗死9例,糖尿病11例,肺部其他疾患33例。1.2术式及病理分期鳞癌25例,腺癌21例,鳞腺癌1例,小细胞肺癌5例,其中开胸探查3例,全肺切除5例,肺叶切除44例(其中双肺叶切除4例,支气管成型2例,肺楔形切除7例)。术后病理分期:Ⅰb1例,Ⅱa5例,Ⅱb8例,Ⅲa28例,Ⅲb10例。1.3围术期监测所有肺癌术后患者均进入胸外科ICU,多功能监护仪24h不间断监测生命征,全麻未醒的患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微量泵补液,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1.4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25例,发生率为48.08%。其中12例(23.08%)患者在围术期出现心律失常:心房纤颤10例,房性早搏2例,经药物治疗缓解;有11例(21.15%)出现肺不张、肺炎和肺功能不全等肺部并发症,其中4例出现Ⅰ型呼吸衰竭,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围术期死亡率0.4%。死亡病例为76岁左肺上叶中心型肺癌而行左肺上叶切除的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预计值的80%,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70%,通气功能无明显异常,PaO2>70mmHg,术后第2天因排痰不畅而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第4天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但终因呼吸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急性脑梗死2例,分别发生在术后第2天和第3天,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转神经内科继续治疗后痊愈。其他并发症2例。2讨论近年来,老年肿瘤的发病率亦呈明显上升趋势〔6~8〕。在本组52例中平均年龄75.4岁,占同期肺癌手术患者总数的48.2%。老年人不仅发生组织、细胞的退行性变(包括肺泡退行性变、肺泡活性物质减少、呼吸肌和骨骼肌的退行性变),而且较中青年患者有更大比例的合并症,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等老年病〔1,5〕。在本组病例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8.08%,死亡率0.4%。同期共有11例(21.15%)出现肺不张、肺炎和肺功能不全等肺部并发症,共有4例出现Ⅰ型呼吸衰竭,均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死亡,余3例治疗后缓解,呼吸机辅助最长时间为21d。有资料显示,由于老年患者鼻腔及支气管黏膜萎缩,纤毛运动减弱,清除异物功能减退,分泌物多且黏稠,易在支气管内潴留,因此术后咳嗽不能、排痰困难成为老年患者常发生的问题,肺切除的范围越大对肺功能的影响也越大,若处理不当,会引发呼吸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呼吸衰竭是造成老年肺癌病人死亡的最大和最直接的危险因素〔1,3,6~9〕。本组病例中并发症中最多见的是以心房纤颤和房性早搏为主要表现的心律失常(23.08%)。麻醉及手术所致的缺氧是术后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有文献报道,缺氧、输液超速过量等常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甚至可发生心力衰竭〔1,4,7〕。另外,恐惧、高热、疼痛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因此,术后应连续监测心肺功能,调整输液速度、保证氧合功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给予药物治疗就可以大大降低心律不齐及引发的更为严重的并发症〔7〕,正是由于围术期全程心电监测的应用,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所有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均经药物治疗缓解。结合文献报道,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死亡率高是老年肺癌患者的外科临床特点〔1~3,8,9〕。但手术治疗仍然是老年肺癌患者最有效的手段〔6,8,9〕。患者的年龄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但应该了解高龄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对包括心肺功能在内的客观检查指标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价。做好术前准备,包括严格戒烟、呼吸道准备、呼吸功能锻炼和口腔卫生,以增强肺部功能,提高抗感染能力。对有明显呼吸道感染者,术前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对心功能不全者应予以改善心肌营养、提高心肌应激能力。有高血压者术前适当控制血压。加强围术期监测和管理是降低老年肺癌患者手术风险的重要环节〔1,6,9〕。强调“个体化治疗”,选择适合老年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