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编辑]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教学过程师:我们已学过等式,不等式,现在我们来看两组式子(教师出示小黑板中的两组式子),请同学们观察,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不等式?第一组:1+2=3;a+b=b+a;S=ab;4+x=7.第二组:-71+4;2x≤6,a+2≥0;3≠4.生:第一组都是等式,第二组都是不等式。师:那么,什么叫做等式?什么叫做不等式?生: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表示不等式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师:在数学炽,我们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用不等式号“〈”、“〉”或“≠”表示不等关系,其中“>”和“<”表示大小关系。表示大小关系的不等式是我们中学教学所要研究的。前面我们学过了等式,同学们还记得等式的性质吗?生:等式有这样的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仍是等式。师:很好!当我们开始研究不等式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是否有与等式相类似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经(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结果将会如何呢?让我们先做一些试验练习。(回答)用小于号“”填空。(1)7___4;(2)-2____6;(3)-3_____-2;(4)-4_____-6练习2(口答)分别从练习1中四个不等式出发,进行下面的运算。(1)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2)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3)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生:我们发现:在练习2中,第(1)、(2)题的结果是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第(3)题中,结果是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大家再进一步探讨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不等号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呢?生甲:在原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的情况下,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可能还有同学不放心,让我们再做一些试验。练习3(口答)分别在下面四个不等式的两边都以乘以(可除以)-2,看看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7>4;-2<6;-3<-2;-4>-6。师:现在我们可以归纳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般地说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鼓励学生用数学观点进行观察、归纳、抽象,使学生感受数学、走进数学、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2.建立不等观念,并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3.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4.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不等量关系存在的普遍性及研究的必要性。2.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研究含有简单的不等关系的问题。3.理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难点:1.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准确地表示不等关系。2.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方法手段】1.采用探究法,按照阅读、思考、交流、分析,抽象归纳出数学模型,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教师提供问题、素材,并及时点拨,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设计教典型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数量关系。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实例1.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9℃。实例2.若一个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大于或等于零。实例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实例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引导学生想生活中的例子和学过的数学中的例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肯定会迫不及待的能说出很多个例子来。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进新课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联系了现实生活,又考虑到数学上常见的数量关系,非常好。而且大家已经考虑到本节课的标题《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所举的实例都是反映不等量的关系。(下面利用电脑投影展示两个实例)实例5:限时40km/h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使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不超过40km/h。实例6: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应不少于2.3%.同学们认真观看显示屏幕上老师所举的例子。让学生们边看边思考: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的描述可以采用不等的数量关系来描述过程引导能够发现身边的数学当然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数学这门学科,但是我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