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x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编辑: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难点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发现并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比例的意义?2.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6∶10和9∶15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活动一(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在24:16=60:40中,()和()是比例的外项,()和()是比例的内项。活动二(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1.在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是(),两个内项的积是(),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2.把24:16=60:40改写成分数形式是:接着把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3.()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活动三(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0.2∶2.5和4∶506∶9和9∶12完成P34做一做。比例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⑴3:518:30⑵0.4:0.21.8:0.9⑶5/8:1/47.5:3⑷2:89:27[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二、认识比例的意义(一)认识意义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二)练习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第一次第二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元)1.22买的本数35(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