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防课堂教案一:革命传统教育一、何谓革命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是德育内容之一,是使受教育者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的教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献身的精神。二、革命传统教育的形式有哪些?革命传统教育的形式很多,如作报告,组织参观、座谈,访问革命老人,谈革命回忆录,看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戏剧,进行剧评、影评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注意从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三、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党的三大作风教育,即教育人们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610.htm"\t"_blank"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要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在党内和人民内部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认真开展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8298.htm"\t"_blank"批评与自我批评。(2)教育人们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发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建设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60805.htm"\t"_blank"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教育人们学习革命先辈们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4)教育人们特别是干部、党员,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养成民主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5)教育人们继续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结合新形势和新特点,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渡:了解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内容,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有关荣辱观的相关问题。四、何谓荣辱观呢?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一)怎样理解历史上的荣辱观?荣辱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因为其经济和政治地位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荣辱观。比如: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以出身的贵贱、特权的大小和占有奴隶的多少为荣辱标准;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更是把特权和等级作为划分荣誉高低的标志;资本主义社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资本家眼里,谁的财产多谁的荣誉就越大。可见,剥削阶级荣辱观的本质特征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个人的财富和地位为根本目的。(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什么?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人类传统荣辱观念的积极因素,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共同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共同愿望。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根本属性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荣辱观的教育工作。正是在总结以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荣辱观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三)“八荣八耻”是谁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是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2941.htm"\t"_blank"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784.htm"\t"_blank"胡锦涛于2006年3月4日下午在第十届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083.htm"\t"_blank"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09263.htm"\t"_blank"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的“关于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