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校】2023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
上传人:书錦****by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重点校】2023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

【全国重点校】2023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选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人民性是文化、文学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既是其动机也是其成果。现代社会要建立起普遍统一的组织结构,就要生成文化的共同体,其语言、思想逻辑、价值认同、理想目标能达成一致,就需要获得广泛的社会性,而其基础就在于文化、语言、文学具有人民性。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处于一个变革时期,经典现实主义受到欧美现代主义的挑战,大量的欧美作品翻译过来,一度取代了苏联文艺对中国文艺的影响。现实主义的开放体系与现代主义的先锋探索一起开辟当代中国文学的广阔道路,如意识流小说、现代派、荒诞派、黑色幽默,直至后现代式的先锋派……中国文学无疑在艺术上上了一个台阶。然而,无论是现代派还是先锋派,都属于阳春白雪。艺术创新固然需要,但文艺的人民性在任何时候,在中国的国情下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和责任。20世纪90年代,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现实主义获得了一次崭新的再生。陈忠实、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刘震云、铁凝、王安忆、阿来都各自写下既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特色,又汲取了世界优秀文学经验的作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是中国文学走向市场化的时期,市场化在客观上解决了文艺走向大众、面向大众的问题。图书市场的销量、电影市场的票房,就足以使大众成为接受的主体。文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消费社会的产品,它使人民群众最大可能地分享文艺作品的各种成果。但是,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性”也并非因此而演化成现代性的一个基础的普遍性的概念。在“阶级论”被淡化后,文艺的大众化、消费化无疑使文艺具有了人民性,但它与文艺的人民性的经典内涵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个区别的根本之处在于:文艺的人民性要具有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引导人民积极向上,要使全体人民团结为一个整体,凝聚成一股力量,向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人民性无疑还是占据文化领导权地位,起到积极的正确的引导作用。新时代赋予文艺服务人民以新的内容,同时也赋予人民性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说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新人民性”,这就是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放在首位。正是因为“新人民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而才能如此信任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当然,当今时代信息爆炸,互联网众声喧哗,社会的复杂性表明,文艺依然不能放弃正面引导人民群众的责任。在多样化和丰富性的文艺繁荣格局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无疑应该始终起到引领作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新人民性”才能真正圆满实现。(节选自陈晓明《人民性、民间性与新伦理的历史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需要人民,一是因为优秀的艺术需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二是因为人民才是作家价值的唯一判断者。B.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只有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