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认识圆》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依安县第二小学刁秀娟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学会用圆规画标准圆。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直尺、表面是圆形的物体(如:硬币、瓶盖等)线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平面几何图形,谁来说说有哪些图形?(生答后出示图片2)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生答:都是由线段组成的)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不是由线段组成的图形“圆”的知识。(出示图片3)2、引出课题。《圆的认识》二、新授新知:(一)认识圆心、半径、直径1、说出生活中的圆同学们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表面是圆形的吗?(生答)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物体的表面的确是圆形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圆形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出示图片4、5)2、摸圆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动手触摸自备的圆形、长方形物体的边缘,对比异同(出示图片6)说明: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区别。3、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大家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然后自学56页圆里各部分的名称。(小组讨论汇报)(1)认识圆心。叙述圆心的意义(圆中心的一点)、圆心的表示法(用字母O来表示)、圆心的作用(决定圆的位置)(出示图片7)(2)认识直径。(小组讨论汇报:折痕长度相等)观看图片(出示图片8)学习圆的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表示法(用字母d来表示)。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刚才折的每一条痕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3)量点到圆上距离,认识半径。小组讨论汇报:圆的半径的意义(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半径表示法(用字母r来表示)、半径的作用(决定圆的大小)请同学们再用直尺量一量,圆心(也就是中间这个点)到圆任意一点的距离,你还可以发现什么?(距离也都相等)(出示图片9)4、练习(出示图片10)(二)学习直径、半径的特征及关系1、下面大家拿出直尺来量一量圆上的所有半径、直径然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出示图片11)2、交流消化。(出示图片12、13):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我们接着看图片(出示图片14)总结:等圆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下面我们通过观察图片来学习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出示图片15、16、17、18)得出:在同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用字母来表示为d=2r或r=d/2)4、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总结出了圆有这么多的特征,那么我出个题考考大家(出示图片19)(三)圆的画法我们大家对圆了解了这么多,那么怎样能画出一个标准的圆呢?1、圆的几种画法:老师问大家你们手中的圆是用什么画出来的?(生答)师总结这就是圆的一种画法:实物画法2、学习用圆规画圆:下面老师教大家用圆规来画圆:(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出示图片20、21)(这是圆的第二种画法:工具画法)。3、练习(出示图片22)(1)、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2)、画出直径是4厘米的一个圆。4、那么刚才体育老师遇到一个难题想让大家来帮帮他(出示图片23)生答后总结:这就是圆的第三种画法系绳画法。三、自练反馈,巩固新知(出示图片24、25)1、判断:(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2、选择题:(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A.圆心B.圆外C.圆上(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A.直径B.线段C.射线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请你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师,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板书设计:圆:圆心O直径d半径rd=2rr=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