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模块五中国食品标准复习:案例:黄花菜事件项目一认识中国食品标准项目一认识中国食品标准项目一认识中国食品标准二、我国食品标准存在问题问题一:标准化意识不强。食品产品标准中,许多执行企业标准。人们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竞争态势缺乏充分的认识。食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低,不能适应国际加工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问题二:结构不够合理,体系不尽完善,标准不协调、采标率低、时效性差等方面的问题。据统计,我国加工食品标准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只有12%,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的标准只有40%,采用国际制酪业联合会的标准只有5%。1995年以前发布,至今尚未复审、修订的加工食品国家标准占52%,行业标准占57%,有些标准已无存在的必要。问题三:我国食品标准矛盾大、我国食品标准交叉重复严重前—时期,我国—家著名的速冻食品企业被检出其主食品中含有苯甲酸。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在速冻主食品中苯甲酸不得检出。但对于生产速冻食品的主要原料------面粉,其标准中则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增白剂。它在面粉中起氧化反应时会产生苯甲酸。那么用合乎标准的面粉生产的速冻食品,却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标准的矛盾性,而类似矛盾的标准不止—个。问题四:标准的界限值及检测方法混乱据企业反映,凡是和食品有关的主管部门都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最近,一些协会又制定出各自的“协标”,同一个企业有的部门检测合格、有的部门检测不合格,有的名牌企业被错误曝光,损失达上亿元;一位企业代表说,国家的标准到底有多少?应该由哪个部门来制定?企业每年应付这些抽检的费用不知有多少,小企业负担不起,能不在产品质量上找齐吗?—家生产鱼罐头的企业被省级质检部门亮了红牌,理由是砷超标。但企业却喊冤,称自己的产品是严格按照原轻工部颁布的鱼罐买行业推荐标准生产的。有关部门了解发现,那家省级检测部门参照的并不是鱼罐头卫生标准,而是肉罐头的卫生标准,而令人感到滑稽的是,这两家单位都不知道早在1994年卫生部就颁布了鱼罐头卫生标准。由此,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标准制定出来后都放在哪里?我国食品标准多数是在1986—1995年期间制修订的,占该领域标准总数的62%。2008年,我国发生了含有“三聚氰胺”奶粉导致婴幼儿中毒的重大食品事故,造成29万儿童健康受到影响。事发前,所有奶粉经多次检测,均为合格。检测依据-《国家婴幼儿奶粉配方标准指标》设置不科学,没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包括三聚氰胺的指标。在植物油内标准中,脂肪酸组成检测是CAC植物油标准和国际植物油类标准的重要成分,而在我国国标没有。CAC附录中有铁铜等限量指标,我国国标也没有。在ISO标准和CAC食品法典,重点突出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如农药残留)和卫生要求等,而我国的国标中,这些内容部分缺乏。ISO标准和CAC食品法典产品标准所包含的技术要素和内容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而我国食品标准有部分制定的年代较早,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些国外贸易团体利用我国现行食品标准与CAC标准不一致这一现象,通过设置各种技术壁垒而拒绝我国食品的进口。早年,据统计仅在1999年8月~2000年1月这半年期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就因杂质、卫生、农药残留、添加剂、标签等原因扣留了我国634批出口美国食品。三、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加速接轨国际三、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加速接轨国际三、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加速接轨国际三、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加速接轨国际三、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加速接轨国际---食品标准的未来食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