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东源县第一小学杨雪梅引言:教科书本身凝聚了编写者的心血,是智慧的结晶。对教科书的学习、了解和钻研的过程是一个发现智慧、传递思想的过程,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可以说是“寻找智慧之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六年级第一学期使用。本册教科书保持了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在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走发展的路子,突出母语教育的特点,贯穿现代教育理念,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努力构建具有“综合识字,早期阅读、自主实践、和谐发展”特色的教材体系。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均与五年级教材保持一致。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可以看《语文教学参考》第1-2页)。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2.正确把握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现化性统一,在使学生获得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使他们热爱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3.坚持学生学习的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4.教材选文除重视典范性,文质兼美和体裁、题材、风格多样外,还注重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贴近学生生活。5.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梯次展开,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并加强过程与方法以、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二、教材的内容结构(可以看《语文教学参考》第2-3页)。本册教科书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编排了识字写字内容,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还有思考练习题和词语采集。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连接”、“阅读链接”和“指南针”,为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供方便。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六个单元,为师生更好地进行个体化的教与学,更好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尽可能留下弹性的时间和空间。所设单元话题依次是:童话寓言之旅、爱我中华、温暖的记忆、民族之魂、科学与发现、名著之旅。这些专题内容较具体地体现了语文教育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母语文化的主题,以及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要求。每个专题内容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儿童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本册教科书要求认识139个字,至此,累计认识2943个常用字,完成了小学阶段识字任务的98.1%。会写164个字,至此,累计会写字尾2469个,完成了小学阶段识字任务的98.8%。每个“语文百花园”由三、四个栏目组成。其中固定的栏目有三个:“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大课堂”属于综合性学习活动,分别安排在二、四两个单元。三、教材的特点(可以细读《语文教学参考》第3-12页)。细读本册教材,有这样一些特点: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4.改进了“百花园”的练习形式,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四、教学目标(细看《语文教学参考》)。综合前面的分析,这册教材应该落实以下目标:1.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中华优秀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欣赏名家名作,陶冶情操,启迪学生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认识139个字,会写164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用默读的形式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6.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初步学习在阅读中做些批注。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7.养成留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