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诗》课时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慧娇****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诗》课时练习及答案.docx

八年级语文《诗》课时练习及答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语文《诗》课时练习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课时练习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草盛()荒秽()草木长()燕()然候骑()鸡豚()叩()门萧()关箫()鼓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⑴晨兴理荒秽()⑵带月荷锄归()⑶道狭草木长()⑷但使愿无违()()⑸使至塞上()⑹单车欲问边()⑺江入大荒流()⑻仍怜故乡水()3、填空:⑴《归园田居》选自________,共有________首,本诗是第________首。作者________,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诗前序________。成语“________”就出自他的这篇文章。⑵《使至塞上》是作者________出使边塞时所作,他是唐代著名的________诗人,苏轼曾评论他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游山西村》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诗人。4、填写诗句:⑴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⑵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⑷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⑸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二、阅读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_诗。10、本诗首联交代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你能用画笔描绘出来吗?12、找出本诗中的对偶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14、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15、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16、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1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四)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8、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推移展开叙述。19、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20、“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21、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三、写作22、对本课中的任意一首诗歌进行情境再造,用300字左右的叙述性文字来进行,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充。【参考答案】一、1、shènghuìzhǎngyānjìtúnkòuxiāoxiāo2、⑴野草⑵扛着⑶生长⑷只,违背⑸出使⑹慰问⑺广阔无际的原野⑻爱3、⑴《陶渊明集》五三陶渊明《桃花源记》世外桃源⑵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⑶《剑南诗稿》陆游务观放翁南宋4、⑴晨兴理荒秽⑵但使愿无违⑶征蓬出汉塞长河落日圆⑷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⑸山重水复疑无路箫鼓追随春社近二、(一)5、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思想。6、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7、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8、用语平淡自然,而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二)9、五言律10、出使原因目的地11、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12、对偶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三)13、地点目的14、山势随着平原渐渐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此联写远景。15、“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6、明月倒映入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17、不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四)18、游时间19、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20、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