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应力张拉施工一、工程概况K29+908.5预应力砼空心板分离式立交桥上部结构采用1-16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二、工期安排本工程计划于2010.12.24开工,2011.1.1完工.三、人员安排施工负责人:王向军技术负责人:王贵忠质量负责人:李晓霞试验负责人:韩利兵安全负责人:田明生1、工艺流程制束→穿束→张拉→端头钢绞线切割。1)设备选用千斤顶:预制空心板张拉采用与M15-3、M15-4配套的型千斤顶。油压表的选用:精度不低于1.5级、最大读数为50MPa、表盘读数分格不大于1MPa、表盘直径大于150mm防震型油压表。2)设备计量标定张拉千斤顶、油泵、油压表配套标定(采用测力环或传感器),并做好标识,配套使用。标定后的千斤顶正常有效期为6个月或张拉200次,有效期后千斤顶重新标定。油压表校正后的油压表用铅封封口,在下列情况下重新进行标定:油表校正有效期超过一周;油表使用超过允许偏差;油表在使用时受到剧烈震动、冲击,指针不归零及失稳时,重新标定。2、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钢绞线下料→钢绞线编束→穿束→张拉。钢绞线放在专用开盘器内进行放开,防止整盘钢绞线突然松开伤人。钢绞线下料长度包括设计长度和工作长度。钢绞线成束时用扎丝每隔2米绑扎1道,防止钢绞线穿束时位置错乱,从而增加钢绞线自身的摩阻力。钢绞线束进行穿束时在端部戴上圆锥帽,以保证穿束顺利进行。穿束后调整钢绞线束,使两端工作长度相差不大。在板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且龄期大于7天后方可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张拉。两侧腹板对称张拉,同束钢绞线由两端对称同步进行,张拉顺序按设计要求进行,N2→N1;预施应力过程中保持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3、张拉的一般操作流程及张拉数值计算张拉程序为:0→15%σK(量初伸长值)→30%σK(量伸长值)→100%σK(量伸长值)→103%σK(静停持荷2分钟)→锚固→回油到0(测总回缩量、测工作锚夹片外露),σK为张拉控制应力。根据设计钢束控制张拉力,计算平均张拉力:χ——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κ——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空心板张拉数值计算:千斤顶长度为33.5cm,工作锚环厚6cm,锚具锚环厚4.5cm,对应的理论伸长值:△L=PP×L/Ay×EgPP——平均张拉力(N)L——钢绞线长度(m)Ay——钢绞线计算面积(mm2)Eg——钢绞线抗拉弹性模量(MPa)表中数据是按2009年10月24日千斤顶检测报告和空心板标准板长进行计算,当时千斤顶检测后和实际梁长发生变化时,需重新计算。实际伸长值ΔL实=ΔL1+ΔL2,ΔL1为张拉时从0.15бk~1.0бk间的实测伸长值,ΔL2为初应力0.15бk以下的推算伸长值,采用张拉时从0.15бk~0.3бk间的实测伸长值作为ΔL2值。由于采用两端对称同时张拉,因此两端分别同时测量伸长值,两端伸长值之和即为钢束的实测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4、张拉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板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张拉,为防止板发生扭曲,要求两侧腹板对称张拉。在整个张拉过程中,要检查有无断丝、滑丝现象。终张拉完24小时后,检查工作锚夹片回缩及钢绞线有无断、滑丝现象。全板断丝、滑丝总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1%,并不得位于同一侧。张拉力控制以油压表读数为准,以预应力钢绞线伸长值予以校核,在锚固后两端伸长值之和不超过计算值的±6%。钢绞线每端回缩量不大于6mm。锚固后夹片表面平整,同束夹片外露量差不超过1mm。钢绞线及夹片因处理滑丝、断丝而留有明显刻痕或其他伤痕,或同一束钢绞线张拉超过3次时,要予以更换。终张拉完成后,测量梁体上拱度。空心板张拉时,由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5、钢绞线切割钢绞线切断端头距锚环外露距离为3cm,采用砂轮机切割,严禁用炔氧焰或电弧进行切割。及时封锚、压浆。6、孔道压浆1)水泥采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加入优质膨胀剂,保证水泥浆注入后在管道内饱满、充实。水泥浆的稠度控制在14~18s之间。2)同一孔道的压浆工作应一次完成,一气呵成不得中断,否则应用清水洗净孔道,按以上要求重新压浆。3)如有串孔现象,应对串孔的有关孔道同时压浆,保证各孔道内水泥浆均饱满密实。4)由一端压入水泥浆,当另一端喷出的稀浆变成浓浆时,关闭出浆口阀门,压浆泵升压到0.5—0.7Mpa,并保持2分钟,并闭进浆口阀门,直到可拆卸阀门时。5)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试块,标养28天,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水泥浆质量的评定依据。6)每一孔道压浆,均应计划容器内水泥浆的数量,保证有足够的水泥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