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案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教案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格律诗八首》中的《钱塘湖春行》。一、说教材纵观长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经典古诗文的阅读量,诗歌的内容均在每册教材的第一课就要出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2、正确工整默写诗句,体会诗歌感情。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的自读和初步赏析能力《钱塘湖春行》作为中考必考的50篇古诗文之一,说明白居易写的此诗,有其重要的地位。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文学底子薄,学习古诗还没有形成良好品读赏析方法,多数同学还停留在记诵阶段,教师在课堂要适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中阅读教学要求:“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对文学作品阅读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让学生初步形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对学习古诗应达到记诵、积累的要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构建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能力。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欣赏品味、培养审美情趣。四、说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能力。五、说教法、学法俗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我准备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1、通过情境激趣法、诵读法、讨论法,采用“读诗、解诗、赏诗、悟诗”四步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2、通过教师启发,打造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六、说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名句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卖炭老翁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与此句有异曲同工的诗句是什么?这位作者是谁?(二)、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做过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苏东坡,他们不但在杭州给人留下任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许多描写杭州西湖的诗文,苏轼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白居易对西湖更是情有独钟,在《春题湖上》曾言“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白居易咏西湖的名篇《钱塘湖春行》,领略作者笔下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致。(三)、教师解题并介绍体裁特点:1、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节,行:走,游览2、七言律诗,律诗分为四联(首、颔、颈、尾)(四)、师生共同回顾作家作品,教师说明写作背景。(大屏幕)(五)、学诗重在两个方面内容:“读”和“品”。一)、朗读训练1、范读:(听音乐,朗读录音)2、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3、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个人读、评价)4、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分组读、齐读)二)、品读赏析(1)解诗(自主学习)1、请你说说诗的大意。2、找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你能看出写的是西湖什么季节的美景?3、寻找诗人的游踪。(2)赏诗(合作探究)1、首联中“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2、颔联中“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不是“处处”?为什么“争暖树”?“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有什么深刻含义?从鸟儿的动态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3、颈联中为什么说“乱花迷人眼”?这样写与诗题有关吗?这一联我们能否想象将来景物会怎样?它蕴含一个什么样的哲理?4、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3)悟诗(讨论交流)1、“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往往是作品的灵魂,本诗中景中有情吗?请你找一找最能概括感情的词语?2、律诗讲究对仗,本诗中应是哪联?本诗的韵脚?压什么韵?3、你最喜欢本首诗中的哪一联?理由是什么?4、钱塘湖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两位忠臣陪在湖边,知道他们吗?(六)、拓展阅读:1、比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本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