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二学段质量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二学段质量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2013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二学段质量抽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备课大师网------语、数、外、理、化:在线备课,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http://www.xiexingcun.com/http://www.eywedu.net/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二学段质量抽测语文科试题班别:姓名:学号:(说明:本卷共26题,满分100分,必须在120分钟内完成。全部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相应的位置上。)第=1\*ROMANI部分积累与运用【25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处()(2分)A.啜泣(chuò)栅栏(zhà)迸溅(bèng)仙露琼浆(qióng)B.瞬间(chà)模样(mó)应和(hè)头晕目眩(xuàn)C.伫立(chù)干涸(gū)发髻(jì)忍俊不禁(jìn)D.聒噪(cāo)收敛(lìǎn)酝酿(liàng)瘦骨嶙峋(xún)2、下面各项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2分)A.枢钮幼想痛心疾手闲情逸至B.摇蓝历害栩栩如生凶神恶刹C.贮蓄遗撼小心冀冀梦寐已求D.嘹亮突出赏心悦目花枝招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听见有人啜泣,那声音震响了这片山坡。B.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都是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巧夺天工,令人惊叹。C.联欢会上,李刚同学的幽默表演让大家忍俊不禁。D.听完他那精辟的见解,大家都投去赞赏的目光,随声附和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校园的春天像个美丽的大花园。B.以免不让这样的错误再发生,我们应当改进工作的的方法。C.武广客运专线目前是世界上最快最好的铁路。D.他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从小就养成娇生惯养。5、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海洋。B.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C.我回到家,母亲早已迎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D.杰利看起来好像有点儿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2分)A.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B.今天是您的生日,妈妈,女儿祝您青春永驻,永远漂亮。C.大家既然邀请我表演一个节目,我就不怕献丑了,唱一支歌吧。D.小芳,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精神,胜利终归是你的。7、下面的文字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繁星》《春水》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它们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B.《伊索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任何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北风和太阳》告诉人们,想让他人改变主意,劝说比强迫更有效。C.《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是西汉戴圣编撰。D.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8、下列拟写的对联不符合对偶的一项是()(2分)A.旗开得胜马到成功B.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C.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D.竹菊梅兰可养性琴棋书香养耐性9、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2分)大自然给我们的许多的启示:花开花落,是在告诉我们人生有悲也有喜;月有阴晴圆缺,是在告诉我们人生有聚散离合;,。二、古诗文积累与运用:(7分)10、诗词默写(7分)(第①-⑤题必做,每题1分;第⑥、=7\*GB3⑦题,每题2分。总分不超7分)①潮平两岸阔,。②,为有源头活水来。③,时曾相识燕归来。④,小桥流水人家。⑤然则天下之事,但只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⑥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说明事物总在向前发展,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GB3⑦曹操《观沧海》中表达诗人胸襟广阔,想象奇特的句子是;。第=2\*ROMANII部分阅读与鉴赏【35分】三、古诗文阅读:(15分)(一)(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