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空间智能在中学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学中的运用和培养.pdf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9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视觉空间智能在中学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学中的运用和培养.pdf

视觉空间智能在中学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学中的运用和培养.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1卷第5期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No.52010年10月(NaturalScienceEdition)Oct.,2010视觉空间智能在中学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学中的运用和培养许楠1郑苏艳2赵志强3*(1.北京市三里屯一中;2.北京市团结湖三中;3.北京市劲松四中)摘要视觉空间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论中每个人都具有的智能之一,在地理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当涉及到“正午太阳高度角”这样的空间概念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借助模型和各种图形的演示,将平面图转化为立体图,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空间概念.本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示意图、图形组来理解学习任务,并促进视觉空间智能的发展.关键词:视觉空间智能,太阳高度角,培养.中图分类号:G424.1空间智能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学中1多元智能理论2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产生于1983年,是由哈佛心理学1)立体空间观察、想象.家加德纳提出的,并引起了西方教育界的轰动.上世借助地球仪,最好是地球公转运行仪,让学生观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教育教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然后进一步观察、想象具学改革的重点开始了深入的研究.加德纳把传统观体某一节气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念中的智能分成八种不同的种类,语言智能、数学逻2)平面空间推理、理解.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把观察到的立体空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加德纳认为规律转变为平面图所有人都具有这八种智能,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每.从平面图推理某一时间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一种智能,则每一种智能都可以发展.①的分布规律(如图):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对视觉性或空间性信息的知1觉能力,以及把所知觉到的事物表现出来的能力,其核心成分包括精确知觉物体或形状的能力,对知觉到的物体或形状进行操作,或在心中进行空间旋转的能力,在脑中形成心像以及转换心像的能力,对图像(如平衡与组成)等关系的敏感性,把词语绘成图画等等.视觉空间智能在地理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当涉及到“正午太阳高度角”这样的空间概念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借助模型和各种图形的演示,将平面图转化为立体图,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空间概念.图1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引导学生先找太阳直射位置:延长太阳光,哪一收稿日期:2009-08-09条光线过地心,即图中的圆心,它与地表的交点(图中责任作者*的C点)就是正午太阳直射点.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92第5期许楠等:视觉空间智能在中学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学中的运用和培养相同,点A、B、C、D、E都是正午12时.由于地球是一最后学生再次观察、分析、总结冬至日正午太阳高个球体,太阳光是平行光,因此在平面图上某一点的度角的分布规律: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是过该点作圆的切线与太阳光的不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大于的夹角,如图:角(学生绘图讨论总结冬至春分和秋分的全球90°HA、HB、HC、HD、HDHD=、、、0°)分别是点A、B、C、D和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既不是一年中的最大,又不是一年中的最小.赤道达到一年中的最大春分、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南北半球既不是一年中的最大,又不是一年中的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既不是一年中的最大,又不是一年中的最小②从平面图推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正午太前面的公式和平面图能够清晰准确的计算某地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有许多同从平面图推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如学掌握不了,于是在教学中又采用了一种更简单、直图2):接的计算方法(如图3).图3把经线拉直,,为对应HB=90°、HD=90°-аа边(点的坐标为纬度,是角距离)BDB、D∣∣∣∣图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а=BD=D-B∣∣依次绘制点A、B、C、D和E在四节气的正午太HD=90°-D-B()阳高度角分别比较各点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HD=90°-D-B变化规律:HC=90°-ββ=∣BC∣=∣-∣HB=90°、HD=аCB()H=90°-∣-∣а=90°-D-BCCB()H=90°-(+)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