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说明“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属于省管课程。本课程的主教材采用的是由李平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讲评》(中央电大出版社2006年版)。二、考试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科阶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讲评》,李平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06年)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广东电大在网上的其他媒体进行复习。(二)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1)形成性考核采取“开卷”形式。每学期4次,由广东电大统一安排,占考核总成绩的20%。四次作业分别为:第一次是导论至第6章;第二次是第7章至第12章;第三次是13章至第19章;第四次是第20章至第25章。(2)终结性考核采取“闭卷”形式。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30%、40%。试题类型共为六种,各题型占卷面总成绩的比例为:“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5%、“多项选择题”10%、“名词解释”12%、“简答题”28%、“分析题”25%。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及名词解释属于“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的熟悉程度;分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而简答题则兼有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双重特点。终结性考核卷面分数为100分,占总考核成绩的80%。时间为90分钟(一个半小时)。(三)考核要求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1)“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2)“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3)“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试题类型与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涉及包括“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所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分析题,则只涉及“重点掌握”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即本课程的三大重点:“鲁迅与《呐喊》、《彷徨》”、“曹禺与《雷雨》、《日出》”、“艾青与《北方》”)。三、复习要点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一、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前五四文学;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与“《新青年》作家群”;文学研究会与《小说月报》;创造社;新文学的文学斗争与内部分化;《语丝》与《现代评论》;“革命文学”的主张与社团;近代的“四大名旦”与现代的“四大副刊”;报章体、随感录与五四美文;初期白话诗与《尝试集》;《繁星》与《雪朝》;湖畔诗社;最初的叙事诗;《诗镌》与新月诗派;《新小说》与小说界革命;人生派与写实小说;鲁迅小说与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艺术派与抒情小说;话剧的引入与“文明戏”;“易卜生热”与问题剧;“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二、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革命文学”的论争与“左联”;左翼文艺运动与文艺斗争;东北作家群与抗战文艺运动;“两个口号”的论争;象征诗派与现代诗派;革命诗人、乡土诗人与中国诗歌会;左翼小说、新感觉派小说、京派小说与独立作家;海派与鸳鸯蝴蝶派;左翼戏剧运动与“剧联”;《雷雨》与话剧中国化;京派戏剧与左翼戏剧;鲁迅杂文;周作人与京派散文;论语派、太白派与开明派;游记散文与报告文学;三、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与孤岛文学;文协与抗战文艺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与整风运动;讽刺暴露性小说;女作家的突破和知名作家的新收获;“赵树理方向”与解放区小说;“朗诵诗运动”;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民歌体叙事诗与民谣体讽刺诗;太平天国史剧与战国史剧;现实生活剧与讽刺剧;解放区的戏剧改革与民族新歌剧的诞生;报告文学的崛起与杂文的“鲁迅风”;艺术散文的收获;第一次文代会。第1章鲁迅与《呐喊》、《彷徨》故乡生活与南京求学;留学日本与“弃医从文”;古籍钩沉与白话创作;“女师大事件”与“三一八惨案”;上海十年与后期杂文;《呐喊》的概况与题名含义;《狂人日记》的创作目的、表现手法和划时代意义;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革命”与《阿Q正传》在鲁迅小说中的代表性、《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