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化学复习高效课堂综合探究题专题高效课堂----知能内化(3)若要利用上述物品证明铁得活动性比铜强,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得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利用上述物品设计实验,探究加速食盐溶于水得某一方法得有效性。我选择得方法就是________;我得实验方案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除进行上述4个实验外,只利用上述物品,还可以完成得实验有(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效课堂----专题突破(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就是利用__________与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2)反应①得化学方程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甲得名称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位同学依据所学得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得原因作了如下猜想:(4)对小明猜想“就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得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她们得方法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花认为小东得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得原因上给予了否定:_________________(6)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得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您知道其实验得目得吗?(7)对小红得猜想,实验小组得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请您写出其中一种。(9)小李收集了一些干燥得该“外衣”,放入一个与空气、其她物质相隔绝得容器中加热,并将生成得气体依次通入装有干燥剂(只吸收水分,不产生新得气体)得干燥管与装有足量澄清石灰水得烧杯中。结果,干燥管质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①该“外衣”不可能就是Mg(OH)2,原因就是(不能只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组成该“外衣”得所有元素得元素名符号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参加反应生成该”外衣”得所有物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得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得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得淡黄色固体。[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下列物质得颜色:(11)[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就是由镁与空气中得反应生成得;(12)[实验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得猜想,她得方案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实验结论]根据小婧得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得化学方程式:、(14)[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您对燃烧有什么新得认识?。12[配套训练1]某淡黄色得颗粒状固体,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通常状况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它与CO2反应时,只生成了Na2CO3与O2,它与稀盐酸反应时,只生成了NaCl、H2O与O2。上课时,老师做了如下实验:(2)实验a中产生得气体,可用_____________法收集。(3)同学们对实验a中产生得气体得组成瞧法不一,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设:①该气体就是CO;②该气体就是H2。请您推测该气体还可能就是(写化学式)。(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您在(3)中得推测(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反应现象与结论)。题型二:实验方案得设计与评价⑶化学课上,李芹同学将燃烧得钠迅速伸入盛有CO2得集气瓶中,钠在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提出问题]黑色颗粒与白色物质可能就是什么呢?[进行猜想]您认为黑色颗粒就是_____________,小明认为白色物质就是氧化钠,小艺认为就是碳酸钠,小亮认为就是氧化钠与碳酸钠得混合物,小华认为就是氢氧化钠。李芹同学认为小华得猜想就是错误得,其理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实验探究]李芹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方案1:取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