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酶在饲料方面的应用最早记载科学描述外源性酶制剂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在此后的30年里,科学家开始研究外源酶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并达到了广泛应用。酶在动物体内消化与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物能分泌到消化道内的酶主要属于蛋白酶、脂肪酶类和碳水化合物酶类。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底物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多糖等)降解为易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寡肽、氨基酸、脂肪酸、葡萄糖等。饲用酶制剂大致可分为消化酶和非消化酶两大类。非消化酶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分泌到消化道内的酶,这类酶能消化动物自身不能消化的物质或降解一些抗营养因子,主要有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植酸酶、果胶酶等。消化酶是指动物自身能够分泌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类等。饲用酶制剂不仅能消除饲料抗营养因子的有害作用,促进养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畜禽的生长速率、饲料转化效率和增进畜禽健康,而且能减少养殖业排污中氮、磷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应用饲用酶制剂是现代化养殖业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重要科学技术措施。饲用酶制剂的商业化应用在国外约有10余年的历史。英国20世纪90年代初酶制剂在鸡饲料中添加率几乎等于零,而现在95%以上的鸡饲料都添加酶制剂。中国如以珠海溢多利公司1992年推出溢多酶作为饲用酶商业化应用的起点,饲用酶制剂在中国的应用也有10多年历史。目前中国饲用酶制剂的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并在逐步发展。在中国销售饲用酶制剂的国外公司有近10家,其产品有:芬兰国际饲料公司的爱维生和保安生系列产品,芬兰安特罗斯公司的安特复合酶、植酸酶系列产品,罗氏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的植酸酶产品等。中国饲用酶制剂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也有20余家,其产品有:广东珠海经济特区溢多利有限公司的溢多酶系列产品、广东肇庆华芬饲料酶有限公司的华芬酶系列产品、广东江门英恒生物饲料有限公司的英恒酶系列产品、江苏太糊酶制厂的太糊酶系列产品、吉林长春昆仑酶制剂厂的复合酶系列产品等。一、饲料的组成饲料原料中的脂肪和添加到饲料中的植物油或动物脂肪在肠道经过乳化后才能与胰脂酶充分接触从而得以消化吸收。不饱和脂肪有利于乳糜微粒的形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消化吸收率高于动物油,动物油中猪油消化率高于牛油。幼龄动物对饱和脂肪酸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随着周龄增大而提高。饲料中多糖又可分为营养性多糖和结构多糖。营养性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糖原,结构多糖在植物性饲料中也指非淀粉多糖,主要是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又包括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甘露寡糖等。禾谷子实(如玉米、高粱、小麦和大麦等)是畜禽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其主要成分是淀粉,非淀粉多糖含量也较高。豆类饲料原料中的非淀粉多糖主要是果胶和纤维素。非淀粉多糖在目前可以说是影响饲料有机物质消化利用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在动物消化道可增加食糜黏稠度,妨碍能量、氨基酸等养分的利用,对单胃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非反刍动物体内不能分泌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等,纤维素、果胶和大部分半纤维素只能被微生物有限地利用。利用微生物生产的外源多糖酶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帮助畜禽消化利用这些非淀粉多糖,如β-葡聚糖酶可水解β-葡聚糖,木聚糖酶可水解阿拉伯木聚糖,从而降低其抗营养作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植酸(6-磷酸肌醇)存在于所有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状态磷的含量一般占总磷量的60%-80%。植酸还可和矿物元素、蛋白质及一些消化酶等结合,降低这些养分的利用率或酶的活性。非反刍动物仅消化道上皮细胞分泌少量植酸酶,后肠道中的微生物可产生少量。非反刍动物对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小于10%。二、饲料中酶制的种类及主要作用(一)饲料中酶制剂中主要种类及分类世界上已发现的酶的品种有1700多种,生产用酶已达300多种,饲用酶亦有20多种。这些酶主要为消化性酶,多为水解系列酶。主要有纤维素酶(C酶、Cx酶、β-1,4-葡萄1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植酸酶。饲用酶制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饲用酶制剂中所含酶种类的多少可分为:饲用单一酶制剂和饲用复合酶制剂。由于饲料成分的多样性,所以复合酶制剂比单一酶制剂效果更好,也更为常用。1.单酶制剂主要的单酶制剂有如下几类。(1)淀粉酶包括糖化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可直链和支链淀粉水解为双糖、寡糖和糊精,经糖化酶再分解为葡萄糖。糖化酶能将α-淀粉酶分解的中低分子物质并进一步水分解为葡萄糖,被动物吸收利用。(2)蛋白酶蛋白酶是降解蛋白质肽链的水解酶,有酸性、中性和碱性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