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推售十大“高招”.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楼市推售十大“高招”.doc

楼市推售十大“高招”.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楼市推十大"高招"楼市推售十大"高招"也许是因为想买楼的人实在不少,能卖的房子确实不多,价格一路狂涨,发展商手头的房子实在是太好卖……在2006年一片繁荣的楼市里,发展商们充分挖掘聪明才智,居然"创"出如此多奇招怪术,来场"2006销售伎俩大赛"一定热闹非常.可怜的是等着,盼着,期待着政府出手,让楼价降温的老百姓们,越等越涨,越不买楼越是买不起楼!等来等去,等到楼盘的均价扑朔迷离,不同的Sales报出的均价各不相同;等到的是短信天天喊升价,找遍售楼部却找不到价格表;等到的是看楼门槛越来越高,没钱没势别进来,不交2000元就是不给你看楼;等到的是新楼盘没有样板房,没有楼巴,甚至没有售楼部,也能照样卖楼,照样"袋袋"平安;等到的是发展商居然鼓励"自己人"炒"自家楼",优先认购权却要1万元才能买一个.1推售慢悠悠2006年,习惯了楼盘一开盘就有好几百套,甚至上千套单位任挑选的市民突然发现,怎么发展商们卖楼的做派一下子"小气"了起来:政府网站上显示楼盘的预售证早已拿到,却仍迟迟不见开盘,就算开了盘,最多也就一百来套或几十套单位进行推售,有些楼盘甚至长期以来,每次都只推十几套,几套单位,让人挑个好房子难上加难!到售楼看楼时,最常听到的是售楼小姐的这句话:"我们上一批早就卖完了,你等下一批吧."至于下一批什么时候卖,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发展商们会突然如此大转方向,就算有货卖也要捂着,藏着呢?难道是他们嫌钱多不想再收钱了吗?当然完全不是这回事,这么多发展商"捂盘惜售",无非是因看好大市涨,特意拖长推货期,以期将楼卖得更贵,利润更高,赚得更多.从2004年开始,楼价持续大涨,2005年涨了18.8%,2006年一开年涨势更猛,不少楼盘越卖越贵,全市商品房均价从年初到年终,足足涨了1200元/平方米.许多项目年初时售价才约七八千元/平方米,到年底时价位就超过1万元/平方米.如此大涨的楼价,再加上2006年以来,因前几年"地荒"连连,市区新项目少,许多工程又因资金,天气和建材加价等问题进度拖慢,发展商手中可售的新盘新货普遍不多,产品有限,都想赚取到更大的利润,因此拿到预售证仍"捂盘"不卖楼,或者每次只推几套单位.像葛朗台一样"惜售"的风气,就这样在楼市流行了起来,令消费者不胜其苦.2不公开房价小李去年在某楼盘买了一套房,当时销售人员告诉他这是最便宜,最优惠的一套单位.可高高兴兴入住以后,小李发现,邻居在同一时间买的三房单位,无论是朝向还是通风,采光都比他家要好,可单价却便宜了200多元/平方米.小李曾考虑买邻居那一户型单位,可当时楼盘没有公开每一套单位的售价,只是被销售人员告知,邻居的那套单位户型售价要比他的房子高出不少,所以才挑了现在的单位.小李大呼被销售人员骗了,楼盘不公开房价让他吃了大亏.虽然,广东省早已要求全省各城市预售楼盘必须明码标价,把每套单位的售价在售楼部公布出来.可自2004年楼价开始急升,楼盘销售转旺,不公开房价成了大部分楼盘的做法.有的楼盘仅在开盘当天才派出单位的价目表,开盘第二天就把价目表全部收起来;有的楼盘甚至在开盘当天也不对外公布价目表,只在市民真正下定前才告诉其所选单位的售价.而平常,楼盘所有楼价信息只掌握在销售人员手里,看楼市民只能通过向售楼人员询问,才能有限地了解到几套单位的售价,其他单位楼层的售价就无从知道了.正因为这样,购房市民无法真正了解到楼盘的真实售价,往往容易受误导而买了贵价房子.上面类似小李的事情常常出现在楼盘销售中.据了解,开发商不愿意公布楼价,正是希望在楼价急升的时候,把房子以最高价卖出.前几年,楼盘销售都喜欢派发价目表,同一个楼盘楼价涨了还是跌了,市民一目了然.而现在没有了价目表,市民无法知道同一楼盘不同时期楼价的高低,反而每次看楼都被销售人员告知楼价涨了,误导市民早买房,这也是导致楼价上升的一大因素.去年底开始,市国土房管局已经开始严打楼盘不明码标价的行为,但是楼盘不明码标价的现象还是极为普遍.市民都希望这一让人深恶痛绝的卖楼方式能得到全面禁止.3发展商鼓励炒楼如今市民去一些楼盘看楼,当表现出很大的购买意愿后,会有销售人员告诉你,可以让你以低于发展商标价2万元或数万元的价格买到一套理想单位,但前提是必须要支付给销售人员1万元或数万元不等的手续费.这种情况很明显是遇上炒楼员工了.很多市民虽然明知销售人员从中赚取的往往不止数万元的手续费,极有可能是上十万元的差价,但想到能省下几万元,而且还能挑到理想单位,便咬咬牙答应下来.随着房价高涨,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