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说课稿范文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说课稿范文一、教学设计理念1、学习身边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节课的开始,从学生熟悉的采摘活动入手,通过比较六年级1班和2班两个班采摘的白薯数量占全校采摘白薯总数的几分之几入手抛出问题引出矛盾:当分数不好比较时,我们可以把分数转化成百分数进行比较。由此体现出百分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2、将探究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操作中有所发现,在自学中有所领悟,在观察和相互交流中思考、探索某一问题的学习方法。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由不掌握到掌握、由学生的“无问题”到“有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节课将从三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3、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与理解《课标》中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时用了“体验”这一动词,强调了体验学习的重要性。本节课,引导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着如何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在体验的同时感悟着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4、加强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课堂,在课堂活动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具有激励性与导向性的评价,使学生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评价中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满足,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得到肯定与信任的同时,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二、教学内容简析“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这节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42——43页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学习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中本节课设计了一个例题:比较0.739、3/4、76.6%的大小,教材中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了解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方法。但在仔细分析教材后,我发现76.6%在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形式时分子是小数需要利用分数的性质使分子与分母同时扩大10倍而转化成766/1000,这个内容的安排,对于刚刚接触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所以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把例题改为:比较0.72、3/4和78%的大小,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转化方法后再去解决特殊问题。三、教学目标:1、经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推理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掌握互化的方法。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或小数数位过多时,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准备:练习卷。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环节一:联系实际导出新知课的开始,出示六年级1班、2班采摘白薯数量占全校采摘白薯总数的几分之几的统计表,让学生比较哪个班采摘的多。在比较中引出矛盾,即两个分数比较起来比较麻烦。矛盾的引出迫使学生去思考其它解题途经。这时教师适时出现把分数转化成百分数后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把分数化成百分数便于比较,从而到导出新学内容。这样的环节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出百分数的实用价值。环节二:探究体验,感悟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究。第一层:独立探究例题,比较0.72、3/4、78%的.大小问题提出后,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比较方法,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新的转化方法,在学生独立探究后交流探究结果:有的将百分数转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有的将百分数转化成分数进行比较;有的将小数、分数转化成百分数进行比较。(课件展示学生的板书)在这个环节中采用的是让学生独立探究的方法,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样的安排旨在让每名学生们能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第二层:合作探究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归纳知识间的联系当学生们交流想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发现在每种转化方法中,既有学过的分数与小数的转化方法,又有新的转化方法:(1)百分数转化成小数。(2)百分数转化成分数。(3)小数转化成百分数。(4)分数转化成百分数(课件出示四种类型)。类型归纳出来后,教师引导学生说明转化思路。并根据每种类型及时进行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