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6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单元概述单元概述本节复习重点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1、建立960赵匡胤陈桥兵变东京2、结束分裂979宋太宗灭北汉二、中央集权的加强1、目的:改变······加强······2、措施(1)集中军权解除大将兵权禁军统领一分为三,设立枢密院更戍法充实禁军实力,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政策影响积极:可以防止武将专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消极:但军队开支日益膨胀,守内虚外造成边防力量削弱,对辽和西夏用兵屡屡失败2、集中行政权北宋时期,外患不断,为什么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唐末的藩镇割据)呢?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为什么封建国家却很贫穷呢?北宋拥有百万军队,为什么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最后还遭受“靖康之辱”呢?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1.(2008·海南)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2、(2010广东)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010山东)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2009年四川文综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D.实施行省制度三、科举制的发展(2009年上海历史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北宋初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对策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模式。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统一,其不利在于造成军事战斗力低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在省城举行的考试。因在每年8月份举行,故又称秋闱,考中合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省试(明清时称会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3年一次,在乡试结束之后的次年3月举行,故又称春试。考试合格者称贡生,第一名称会员。殿试: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主持,贡生参加。考上就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