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家长的交往与合作.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同家长的交往与合作.doc

浅谈同家长的交往与合作.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同家长的交往与合作浅谈同家长的交往与合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众多的家长愈来愈关注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但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因此,加强与广大家长的交往合作对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几点认识就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体会和感受:一、诚信正直为人师表近几年,由于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原本洁净的校园刮起了人情风充满了铜臭气,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受到各方质疑。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师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迷失了自我,为名利毅然放弃了一个教师所必备的人格素养棗诚信正直。众所周知,一个有渊博学识、广泛兴趣、幽默谈吐的教师,他会令学生由衷的敬佩,一个品行端正、办事公正、心地善良的教师,更会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就家长而言,他们最敬重的是教师的人品,最信服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此,"诚信正直、为人师表"理当是教师与家长交往合作的基础,它要求教师必须热爱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信任每一位家长,严谨治学,认真施教,以身作则,知行统一。这些年,我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敬重与信任,首先是为人正直、胸襟坦荡、以身示范,比如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以教师的名义向家长承诺:我不收受任何形式的馈赠,不收费给任何一位学生搞家教,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公正平等;其次,与家长的交往把握好了交往的情感性态度的诚实性,比如面对部分家长的"盛情"与送礼,我学会了拒绝,对每位家长的态度做到了真挚、热诚、平易、稳重、礼貌;其三,脚踏实地勇于创新,让每位家长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二、协调沟通增进了解教师与家长间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是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的结合点,要使这两种教育有效结合,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所谓沟通,从表面上讲,是沟通学生在家、在校的行为表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双方沟通看法、沟通对学生发展趋势的估计、沟通双方准备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从深层次上说,是沟通对青少年身心规律的理解,沟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沟通彼此身负教育责任的体会。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由于学校与家庭教育间交流渠道甚少形式较单一,使得双方沟通不多了解不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家长更是心存顾虑怕见老师,而教师作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尤其是班主任更有责任经常性地做好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协调沟通工作,排除干扰增进了解达成共识,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班主任要做好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协调沟通工作,首先必须全面了解研究每位学生及家长的需求,真诚地为家长、学生服务;其次,要与家长建立平等、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尊重每位家长的愿望,善于调节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更多地为家庭带去成功与欢乐;其三,为家长提供可借鉴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帮助和指导家长建立正确的育人观;其四,要经常性与家长保持联系,召开好家长会,及时通报双方的教育信息。在这方面,笔者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如为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及家长的需求,每学期开学,我要向学生、家长发调查表征求意见并将一学期的工作设想告之家长;为协调沟通改善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关系,每学期我都要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共同生活一日,期末家长会都采取三者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为给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通报教育信息,让家长有科学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可借鉴,我除了在班级建立每日联系本,每学期的两次家长会我都要为家长提供学习资料,发一份"明白卡",通报学生表现以及班级建设等情况。三、激励参与形成合力现在的家长都"望子成龙""盼女成风",对子女的成长与教育注入了很高的期望。但是,在期望孩子成才的背后,多数家长的教育方法却简单粗暴因循守旧,严重与学校教育脱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许多负面冲击。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这些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参与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头脑里缺乏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对孩子出现的教育问题常常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将自己的责任感落实到教育管理的实践之中,与学校教育达成同步。要解决家庭与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我认为关键要发挥好学校教育引导作用,尤其是班主任更要主动找准结合点,多渠道让广大家长了解认识学校教育,尽可能地帮助和指导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激发起家长自主参与教育管理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家庭和学校教育一脉相承同步运行形成合力。经过多年实践,笔者在这方面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首先是敞开大门请广大家长走进学校,提供机会让家长与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活动,与教师和其他家长共同学习、交流、探讨;其次,用好学生的每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