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诗人自己,《雨霖铃》《登幽州台歌》如、中的“我”也可以是作者描写的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如·古》中的周瑜的形象;也可以是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孔雀东南飞》如中的刘兰芝;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蝉》如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如、“开”等等。)在进行形象分析时,把握形象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是鉴赏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古代诗歌中的形象一般分为三类:(诗中塑造人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意象及由一组意象构成的意境、(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物)一、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大体可分为两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环境心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入手。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联系情感、主旨分析)③形象的意义【示例一】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鸳鸯。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阅读空间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二、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物形象的类型:景物(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描写,一般离不开意象和意境。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意的物象(象)与景,物形象相似。“意”是(虚写)与“象”(实写的统一,)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境,意”“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汪永亮——例说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杏花春雨堤柳,大漠狼烟塞草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示例一】下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17语文阅读空间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丽的春景图。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这类题答题的一般步骤:描述展现的图景画①面→②概括营造的氛围特点→③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示例二】请从“情”“景”和交融的角度对下面这首词作赏析。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参考答案: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步骤一)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步骤二)“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析意象手法→③解读意象中的情感→④概括意境的特点三、如何鉴赏诗歌中的物象诗歌中的物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这些物象有的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有的通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