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实验名称:无线通信系统课程设计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专业:______学号: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摘要温湿度是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的参数。本设计为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采用模块化、层次化设计。用新型的智能温湿度传感器DHT11主要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将温度湿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STC89C52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然后将温湿度数据通过NRF24L01发送数据,实现点对点或多点对点的无线通信。显示部分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所测温湿度值。系统电路简单、集成度高、工作稳定、调试方便、检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关键词: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无线通信目录HYPERLINK\l"_Toc1923"1HYPERLINK\l"_Toc534"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2HYPERLINK\l"_Toc29448"2.1设计任务2HYPERLINK\l"_Toc22498"2.2设计要求2HYPERLINK\l"_Toc13619"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3HYPERLINK\l"_Toc8401"3.1方案论证3HYPERLINK\l"_Toc7607"3.2系统总体设计3HYPERLINK\l"_Toc18548"3.3工作原理4HYPERLINK\l"_Toc479"4.系统硬件设计5HYPERLINK\l"_Toc3811"4.1.系统整体设计5HYPERLINK\l"_Toc18810"4.2.各单元电路设计5HYPERLINK\l"_Toc479"5系统软件设计10HYPERLINK\l"_Toc3811"5.1.主程序流程设计11HYPERLINK\l"_Toc18810"5.2.子程序设计15HYPERLINK\l"_Toc479"6系统调试15HYPERLINK\l"_Toc479"7总结17HYPERLINK\l"_Toc479"8参考文献18HYPERLINK\l"_Toc479"9附录19温湿度的检测与数据采集是工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生产中,温湿度的高低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由于温湿度的检测控制不当,可能使我们导致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生产车间内温度与湿度的监测工作,但传统的方法过于粗糙,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等工作。这种人工测试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测试的温度及湿度误差大,随机性大。目前,在低温条件下(通常指100℃以下),温湿度的测量已经相对成熟。同时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温湿度数据的收发,能够将温湿度的检测距离拉长几个数量级,而且节约了布线开销成本,利用新型单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温度的测试与控制得到更快的开发。但人们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数字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对于国内外对温湿度检测的研究,从复杂模拟量检测到现在的数字智能化检测越发的成熟,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对于温湿度研究,检测系统向着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发展为体积小、操作简单、量程宽、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等诸多优点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使用以STC89C52芯片为数据处理与运算模块,使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为采集数据模块,使用NRF24L01为数据收发模块,实现温湿度的采集与发送、接收功能。实现温湿度数据的采集以及通过点对点或两点对一点的通信来传输数据。湿度精度为±5%RH,温度±2℃,量程湿度20-90%RH,温度0~50℃。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本系统使用PCB作为电路板,核心器件是STC89C52芯片、DHT11温湿度传感器以及NRF24L01。依靠DHT11采集数据、STC89C52处理数据、NRF24L01传输数据实现采集温湿度数据并无线传输至接收端的功能。系统电路简单、集成度高、工作稳定、调试方便、检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图3.1系统总体设计图图3.1为实现两点对一点的温湿度数据无线通信系统总设计图。此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是左上角的发送端1、右上角的发送端2和下方的接收端。每个子系统又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主芯片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以及温湿度传感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