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师 之 路.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名 师 之 路.doc

名师之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师之路许昌县灵井一中张晓燕2012年秋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因为我有幸被评为了许昌市名师,这也是对我以前工作的充分肯定。但这个名师的称号也是来之不易的,它里面包含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而且名师之路是艰辛而漫长的。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我和许许多多的老师一样,每天经历着、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节奏,经历了几年之后,对教学工作的单调感到乏味,没有激情和兴趣,整天昏昏噩噩,不知在做什么?不知该做什么?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入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时期”。我的转型是在一次偶然的外出学习时,一位教授的话深深的触动了我:“抱怨是没有用的,机遇把握在自己手中”。回来后,我思考了很长时间,觉得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应该快乐的去度过每一天,和学生成为朋友。而此时也正是“高效课堂”的改革时期,我在边学理论边实践时,和许多老师一样,也是一只迷途的羔羊,不知该往哪里去?就在此时,灵井一中在郝校长的带领下,结合灵井一中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五步五查”教学法:第一步,预习检测。一查自主学习效果。第二步,班级展示。二查小组合作效果。第三步,师生互动。三查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第四步,课堂反馈。四查课堂目标完成情况。第五步,课堂衔接。五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有了这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了信心,有了方向。课前给学生以正确引导,让他们能够预习时有章可循。课中设置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优等生带动,中等生配合,待进生跟得上;组与组之间也展开竞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通过小组活动,课堂上大多问题学生都能得以解决,遇到学生感到困难的、棘手的问题老师再做细致地引导。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慢慢成长着。而且校领导多次组织理论学习,并组织召开“三课活动”,让我从其他老师的课堂中也学到了很多。县教委教研室领导多次亲临学校,指导课改教研活动,这更给我们基层老师增加了信心和力量。这如同拨云见日,为我们的教研教改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为我的茁壮成长增添了更多的阳光和雨露。正是由于“五步五查”教学法在灵井一中的实施,我才能在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和许昌市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中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好成绩,这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三变”:即变主导为指导,变被动为主动,变沉闷为活跃。完全改变了以前的课堂现象,让教师“单打独斗”的“一言堂”,成为了师生“互相切磋”的“众言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另外,在教材整合方面,尽量让课堂走进生活,让知识走进生活。使知识、生活、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学生感觉到生活就是知识,知识就在身边。常听人说,学习文科学生讨论都比较激烈,理科学习却是死气沉沉,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在化学教学中对于不同的课型想尽了办法:如在学习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预习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物质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变化的吗?请你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它们在变化前后有什么不同?(1)雨水的形成(2)纸张的燃烧(3)玻璃杯碎了(4)蜡烛的燃绕(5)铁水铸成铁锅(6)铁生锈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物质的变化现象的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他们的本质区别,然后由我在做课本中的演示实验,然学生通过观察分辨出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这样,让化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是这节课的重点轻轻松松就解决了。另外,概念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我在讲授这些课时也是想尽了办法,比如再讲分子和原子这节课时,分子的基本性质,我主要教给学生让他们小组合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而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时,我没有讲授,而是利用了多媒体把“水的蒸发,水的电解,氯化氢的形成,氧化汞的分解”支撑了动画形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动画看到了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的情况,自己得到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之下,在学校这个良好的环境中,在校领导的支持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在不断地成长,最终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我个人认为,一位名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课堂理念:学生动起来,学习浓起来,师生互帮互学走到一起来。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经得起考验,才是社会所需要的。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热爱每一位学生”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我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实践着这句话,在我眼中没有差等生与优等生的区别。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和他们成为朋友,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对知识好的学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改过,努力使其达到更好;对于知识差的学生,不歧视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一步一步自我完善。总之,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