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doc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它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思想行为方面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家庭则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是人格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家长是校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重视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链接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同时,促进家校协同也是校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也要适应校园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校园教育,校园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标凡教育活动(包括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均有一定的目的。无目的的影响活动不是我们所说的教育影响,只能是一种自发的环境影响。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的教育目的与家庭的教育目的比,有以下特点。(一)、学校教育目标集中反映了社会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家庭中父母所设想的教育目标仅限于对自己子女的要求,它归根结底也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但不同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可能有性质上的差别,它与学校教育目标,在要求上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教师要了解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要求,在其一致性方面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其不一致方面,通过恰当方式逐步使其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二)、学校教育目标清晰、明确、全面,具有法定性质,常常是通过政府或教育部门颁布的文件而公之于社会。家庭教育目标则可能清晰,也可能不太清晰,可能全面,也可能片面,且不具法定性质。教师有义务帮助家长使其对子女的教育要求更明确,并注意防止忽视德和体方面的要求。(三)、学校教育目标具有科学性,是一种科学的预见,它是依据客观社会要求、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情况,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下确定的,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和科学理论。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则可能正确地反映了客观情况,也可能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教师有义务帮助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合理化,防止教育期望过高或过低。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是缺一不可的整体。(一)、家长教育是启蒙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校园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产生了许多的想法和新的感受。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是十分活跃的,有时还非常微妙,而且内心世界的活动与他的言论、行动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他们要健康成长就要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规范自己的言行,重视品格修养,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家庭是未成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人格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里说的家长人格形象,包括家长的知识素养、品德修养、行为方式、人生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方面留给孩子的基本印象。一个良好的家长人格形象,将会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个有明显缺欠的家长人格形象,会在孩子的幼小心灵深处留下病态的种子。一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格,总希望他有有出息,孩子出了点问题,总爱指责学校怎样、老师怎样、社会环境怎样,唯独不对自己进行反思。其实,“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这是一个朴素而又颠扑不破的真理。(二)、学校教育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懂得磨砺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于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优化自己的性格,陶冶高尚的情操,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战胜困难和积极对待挫折的勇气和本领。如果学习知识不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这些知识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生活实践是锻炼青少年成长的大熔炉,我们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加强品格修养,努力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心理品质,培养健康人格,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学校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孩子在走向成年、走向社会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对孩子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培养和开发,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现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存在重智轻德、重知识灌输轻素质培养,简单以分数高低论优劣等问题。这是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健康的学校教育,应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把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摆在第一位。因此,抓学习成绩、抓升学率要与抓校风、班风、学风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要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与教学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