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案.docx
上传人:飞飙****ng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docx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5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独立读懂文言文2.理解本文寓意3.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的寓意2.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2.看注解,试翻译课文。二、导入解题:本课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桓公的故事,本意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的。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生字注音是否正确。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点评。3.课文写了扁鹊几次见桓公。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四、研读分析1.诵读课文,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讨论归纳:拒绝忠告会招致不良的后果;不能带着有色的眼镜看人;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微杜渐;要善于劝谏,善于工作,要有责任心2.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讨论归纳: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桓公是个盲目自信之人。五、总结本文通过扁鹊三次见桓公,指出桓公有病,应及时治疗,但桓公自认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病后的故事,说明要正视自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六、作业课后练习扁鹊见蔡桓公教案2一、教学目标1.对照注释和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生词的读音及含义。例如:扁、桓、腠、应、还、汤、齐、索、是以等。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弄懂每句话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3.弄懂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的“寓理于事”的写法,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4.背诵课文。5.写一篇读后感。二、难点、重点分析1.课文怎样描写扁鹊一次进见桓公的情景和桓公的反应?这有什么表现力量?分析:扁鹊一次进见桓公,“立有间”,他站着看了桓公一会儿,经过细心观察,准确断出病情以后,才对桓公说:“君有疾在腠理”,说桓公“有疾”,有点小病,实事求是,毫不夸张。“不治将恐深”,深知如果不治,病情将会发展。“将恐深”,语气和缓,劝告桓公及早医治,以免小病发展成大病。桓公的反应:先是说“寡人无疾”,否认有病,拒绝扁鹊的劝告;再是在扁鹊离开后又对左右的人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更表现出对扁鹊说他“有疾”、劝他医治的反感,毫无治病之意。2.课文怎样描写扁鹊二次、三次进见蔡桓公和蔡桓公的反应?这有什么表现力量?分析:扁鹊二次、三次进见蔡桓公:先后指出“君之病在肌肤”、“君之病在肠胃”,准确地断出了桓公病情的发展;两次说出“不治将益深”,表明了深知如果不治,病情将会越发严重;“将益深”,语气肯定,劝告之中更包含有警告的意味。桓侯的反应;先是在扁鹊两次警告之下,“不应”,“又不应”,都不回答扁鹊,不理睬扁鹊的警告;后是在扁鹊离开后,两次“又不悦”,更表现出对扁鹊警告他务必医治疾病的不高兴,固执地毫无治病之意。3.课文怎样描写扁鹊四次进见蔡桓公的情景和蔡桓公的反应?这有什么表现力量?分析:扁鹊四次进见蔡桓公:先是“望桓侯而还走”,远远一望,转身就跑,断定桓公的病已经恶化到了不可救药,即使桓公此时让他医治,也已无法可施,只好赶快离开。后是对桓公派去问他的人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这不但说明了桓公已经病入骨髓,无法医治——自己所以“还走”、不再警告医治的原因,而且表明了有病必须及早医治的道理。桓侯的反应:虽然“故使人问之”,也只是由于不明白扁鹊为什么“还走”,而派人去问;而在派去的人回报扁鹊的答话(课文此处虚写派去的人的回报)以后,却毫无反应。他仍然没有动心,始终没有醒悟。4.课文写出了故事什么样的结局?全文表现了两个人物的什么特点?分析:扁鹊在桓公病发、派人寻找他时,“已逃秦矣”,表明他在第四次进见桓公“还走”后,就逃出了蔡国,以免被桓公叫去治那已经没法医治的病,还有得罪的可能。全文表现出他医术高明,为人机警。桓公直到病已不可救药,浑身剧烈疼痛起来,才派人寻找扁鹊,终致丧命。全文表现出他讳疾忌医,终致丧命。5.本文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表现了什么中心意思?分析:本文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这两个人物,表现了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对待疾病如此,凡事都要防微杜渐,为人更要善听别人的忠告,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这都是学习本文应该获得的有益启示,也正是本文表现出的哲理。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它就出自于《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