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指导思想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学校保护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指导思想2.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要求。指导思想3.以《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和《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为教学依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总目标通过专题教育形式,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分目标初中: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高中:进一步了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初中: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教学内容(4)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②增强抵御不良行为和侵犯的能力,提高生活技能。③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所等场所打针、输液、穿耳、纹身等。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2.艾滋病对人类社会(重点在个人及家庭)的危害。3.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4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5.如何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6.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初中:1.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2.清楚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掌握预防艾滋病具体措施。3.培养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第一课学习目标: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病毒的致病机理。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速度。3.艾滋病病毒离我们有多远。第一课学习内容要点: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灭绝存在于人体内的HIV和治愈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具有极强地传染性,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离我们并不远。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第二课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样的人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了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3.HIV感染者与AIDS病人的异同点和联系。﹡4.了解艾滋病流行趋势。第二课学习内容要点:HIV感染者由于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人们无法识别。因此,HIV感染者具有潜在的危险性。HIV感染者与AIDS病人不同之处是,AIDS病人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体征出现,而HIV感染者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相同之处是均具有传染性。当HIV病毒感染者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时即成为艾滋病病人。第三课学习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2.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艾滋病对个人及家庭的危害。第三课学习内容要点:1.艾滋病是通过带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包括血液制品)传播的。主要有三种传播表现形式。2.艾滋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危害是毁灭性的。第四课学习目标:1.学会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行为的危险程度。2.学习面对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理的科学方法。第四课学习内容要点:1.预防被HIV感染的关键是,防止有破损皮肤或黏膜与他人有体液接触。2.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自己。3.要用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突发事件,不能过于感情用事。第五课“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改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对健康有危害的行为”“什么是健康、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内容留给学生课后阅读。第五课学习目标:1.通过教材P45图示了解人体隐私部位。2.通过案例让学生分析判断所选择的做法的对与错。3.如何避免性侵犯。第五课学习内容要点:了解自己的隐私部位是除了医生为治疗需要检查以外,任何人无权看或摸。对你造成性侵犯的人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你熟悉的人,而且是不分职业背景的人。因此,尽量不要与人单独相处,避免给心存歹意之人可乘之机。假若遇到危险情况时,知道如何获得帮助来摆脱困境。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应注意让学生在社会情境中正确认识和理解艾滋病。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的课程目标应包含不同的维度,才能更好地实现从认知到价值判断再到行为表达的整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课程目标注意情感教育的直观性,教学中有意选取具体的材料,实际的范例来提高教育效果。情感是通过活动而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必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