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县的将来.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城市县的将来.doc

城市县的将来.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城市县的将来正文HYPERLINK"http://pinglun.sohu.com/s379676101.html"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HYPERLINK"javascript:void(0)"扫描到手机2013年06月24日11:37来源:新华网-瞭望东方HYPERLINK"http://k.sohu.com/"手机客户端HYPERLINK"javascript:void(0)"保存到博客HYPERLINK"javascript:void(0)"HYPERLINK"javascript:printArticle()"原标题[城市县的将来]地级市的数目在15个以下、县的数目在100个左右且面积较小的省,可以先行改革试点,全面推进省管县,最终虚化地级市这一层级文|冯奎前不久,浙江省湖州市要将长兴县变成湖州市的一个区,遭到长兴县反对,媒体报道称多名干部上书县委,县里多部门也联合反对。于是,湖州市决定暂停“撤县建区”计划,并派出调研组去倾听民意。长兴县在浙江省、在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它的经济比较发达,位列全国“百强县”。特别是在城乡统筹方面搞得比较好,是浙江省城乡统筹的样板县,是以往多篇论文的案例县。为什么撤县建区不像过去那样平静,而会掀起波澜?城镇化过程中,这类县的体制将有怎样的变化?撤县建区的原因中国的城市不是自治,属于上级市管下级市、地级市管县的结构。撤县建区的发起者一般是地级市,这样做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扩大城市面积,做大中心城市、中心城区。从主体上说,撤县建区反映了一些地级甚至更高级别城市的冲动;从现象上说,撤县建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一部分。回顾一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就掀起过一股股撤县建区、撤市设区的热潮。后来,撤县建区、撤市设区一直没有停歇。一些城市就是通过撤县建区、撤市设区来做大的。例如,浙江省的杭州市1992年市辖区面积为430平方公里,2002年扩大到3607平方公里,增加了7倍,城市人口由109万增加到222万,增加了1倍。1992年至2002年这十年,整个浙江省市辖区数量由20个增加到33个,主要靠撤县建区。根据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研究,1997年到2005年是我国撤县建区比较活跃的时期。其间,市辖区的数量从727个增加到852个;同期我国县级市却从442个减少到374个,县从1693个减少到1636个。以往的多起撤县建区,看起来都比较平静,有几个原因。首先,撤县建区往往是地级或以上城市对下辖县所作的决定,由于中国存在着市管县制度,县长要归市长管,因此县里从行政服从的角度考虑,没有胆量提出异议。其次,大规模的县域城镇化来临较晚,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县的体制如何变化,各地没有充足的经验借鉴、成熟的理论和丰富的案例,所以,县里没有能力提出明确的、系统的反对意见。此外,在有的地方,撤县建区可能对县域发展的某些方面也有利处。比如一些紧邻大城市的县,本来在地理上就与城区连成一体,已演化为城市的一个功能片区,撤县建区后可能有利于该县融入城市,以城市为重点加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县里没有必要反对撤县建区。2002年宁波鄞县撤县建区就是这种情况。鄞县最后一任书记、也是鄞州区第一任书记程刚在其主编的《中国撤县建区的新探索:宁波鄞州模式实证研究(2002~2012)》中,提到撤县建区的“鄞州模式”,是指以中心城区的扩张为契面,以县域政区变为市域城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为手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以城市政府充分放权和区级政府全力支持城市拓展为重点,实现以新型城市化为导向的市和区共建、共享、共赢、共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本质是市和区共赢、共富、共同发展。风波并不偶然2005年以后,撤县建区受到限制。2011年以后,撤县建区又受到各地重视,撤县建区浪潮再起。长兴县这次撤县建区激起较强风波,其他地方撤县建区也有类似情况。风波的实质在于,当前城镇化发展迅速,县域城镇化面临的内外环境、县市力量对比、公众参与的状况,与以前相比有了根本的不同。有的县觉得,撤县建区后县的独立性有所减弱。站在县的角度,撤县建区主要影响县的独立性、工作重点等。区的独立性弱,自主性弱,而县的独立性强、自主性强。区的工作重点以城市为主,兼顾农村。县以农村为重点,兼顾城市。在城建、规划、土地管理等方面,区里的工作由地级市统一安排进行,而县则相对独立操作。有的大县、强县,在过去的发展中,充分利用城乡两种资源,发展出独特的产业竞争力,它们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较为健康、协调。这些县希望继续保持独立性,发挥自主性,希望尽可能地保留县的体制。笔者曾为几个全国百强县制定过发展战略。说到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改革,当地干部群众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能够撤县设市当然最好,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