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晏子使楚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精编.docx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精编.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晏子使楚【设计思想】《晏子使楚》属于浅易文言文,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所以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他们自读文言文的能力。首先要重视课文的读。读分三个步骤:一为诵读,注意读的节奏,读顺畅,解决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二为译读,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句子、翻译,复述课文。三为品读,主要是分角色读,注意语气,读出感情,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并能根据人物形象,适当补充一些细节。翻译文言文,无非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字词,二是句子。让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识别通假字,了解词类的活用等。如果将文言词语用现代汉语逐个对译不能通畅时,还要注意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本文事核而言练,人物语言生动传神,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感情,从而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晏子不卑不亢、沉着冷静、机智善辩,楚王自作聪明、傲慢无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加入一些合理的细节想像,以丰富人物形象。【实施方案】教学目标:1.思想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知识目标: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能力目标: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教学重点: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3.理解文言句式方面的一些特点。教学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机智善辩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谁能讲一个机智善辩的故事?生讲,师评议。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我国古人机智善辩的故事--《晏子使楚》。二、诵读课文。1.一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学生活动:(1)默读或轻声读一遍课文。(2)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教师板书列出生字:晏(yàn)缚(fù)酣(hān)曷(hé)枳(zhì)熙(xī))(3)生齐读两遍生字。2.二读,注意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教师提示:感受文章简约、优美的节奏;朗读时的停顿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划分。示例:吏二/缚一人/诣王缚者/曷为者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学生活动:(1)生默读。(2)指定学生朗读。师纠正、评议。3.三读,做到朗读流畅,尽量读出语气、语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由大声朗读。三、译读课文。1.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字词,二是句子。字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课文开头一句中的将使楚,译为将要出使楚国。(2)古今词义的不同。何坐中的坐作犯罪讲,现代汉语中已不使用这样的义项。(3)识别通假字。如缚者何为者也中曷通何。此外,还要注意文言文中一些句式的特点,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如何为者也,如果是现代汉语语序就是为何者也,翻译时应注意调整。让学生把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几个不同于现代汉语特点的文言句式整理出来。(说明:这几项任务工作量较大,可采用分组负责的办法,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学习小组。一组整理通假字;二、三组整理古今异义词,其中一组负责整理第一自然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自然段的;四、五组负责整理特殊的文言句式,其中也是一组负责整理第一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段的。)学生活动:(1)分组默读、整理。(2)学生组内讨论。(3)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板书出来。示例:通假字:曷--何熙--嬉古今异义词:方(古:将要今:方形)对(古:对上说的话或回答今:正确)为(古:相当于于今:作为;做)坐(古:犯罪今:坐下)避席(古:离开座位今:避:躲开;席:席子)徒(古:只今:徒弟)其实(古:它们的果实今:实际上)得无(古:莫非今:得:得到;无:没有。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得无的用法)病(古:辱今:疾病)特殊文言句式:判断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肯定判决)圣人非所与熙也。(否定判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何以也,何为者也,何坐,吏二缚一人诣王等,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语序。(说明:教师可作适当调整,或增或删,不必出现名词术语,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2.生分组,边读边把课文口头翻译一遍,组内交流。3.让一名学生把故事讲一遍,可加入一些细节和合理的想像。师评价,对学生加入的较为精彩的细节应予以肯定。四、品读课文1.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感情,准备分角色朗读。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解说、晏子、楚王、楚王手下人四个角色,其他同学准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