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职教中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总结开展平安建设是中央、省、市、县突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我校是我县唯一的一所职业学校,理应走在县创建文明学校的前列。创办至今,我们在创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依《甘肃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二次修订了学校制订的《创建甘肃省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创建规划、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现将2012学年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总计如下:一、重视创建工作,落实创建责任。我校拟订了《创建天祝县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方案》,内容含创建规划、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具体抓三方面:1、成立了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李万虎任组长,派出所长、政教、安全、后勤的主管领导任组员。周星三副校长为具体工作责任人。领导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创建中突出问题,组织推动创建工作,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和协调,建立共建机制。师生员工对创建活动知晓率和参与率在90%以上。2、落实创建责任,各部门积极参与创建活动,责任分明,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沟通渠道畅通,工作形成联动。3、重视创建经费的投入。学校建立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排查、督导机制,做到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创建项目档案材料,创建工作各类文件、档案等资料齐全。近3年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投入经费近10万余元。二、扎实抓好管理,确保安定有序。1、学校建立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学校与公安机关、社区治安联防工作机制,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安全保卫队伍,严格执行门卫登记验证等制度,重点、要害部门安全保卫工作措施落实,无治安案件,师生对学校安全满意率在90%以上。学校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和制度,无违章用电行为,无火灾事故发生。2、学校建立校舍定期安全检查、维修、改造验收制度,校舍无安全隐患,无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执行大型活动报告审批制度,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预案、措施完备和落实。3、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质量标准,相关安全标识清楚醒目,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使用率高,落实定期检查、维护维修制度,无安全隐患。4、建立和落实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及时报告制度,体现快、实,及时排查、分析、调处、化解学校各类矛盾,建立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加强应急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增强预案的实效性,无突发性群体事件。三、实行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1、校园内无违章建筑,无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师生安全活动。2、校园周边秩序好,无歌舞厅、酒吧、网吧、游戏机室,无非法经营的小商档。若发现校园周边有违法经营现象,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相关部门积极整治。四、校园安全文明,发展日新月异。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重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习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坚持升降旗制度,发挥国旗下讲话作用,开展诚信教育,师生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活跃,活动主题鲜明,学生参与度高,校园文化底蕴深厚,文明风尚明显。开展“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靑年”系列活动,打造了文明校园。我们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做到校内校外一个样,让创建工作深入到家庭,深入到社区。监督员站岗制度,召开贴近中学生生活的主题班会,不同班级之间互派观摩人员,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育的潜能。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给学生提供展现风采的机会。开展“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的安全教育活动,打造了平安校园。学校制订了多项安全防范制度,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应急预案,并把应急预案列入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并落实于日常管理之中。师德活动开展正常,敬业精神好,无违纪、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教师年终考核合格率100%。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举止,无打架斗殴、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2、校园规划科学、布置合理、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50%,有符合规定的升旗台和场地,课室办公室规范悬挂国旗,校风、校训及《守则》、《规范》悬挂在校园显著位置,无残标、乱写、乱画、乱张贴现象,校园整洁卫生,道路平整,家属区管理有序,无乱堆乱放现象。3、打造绿色校园,设立“绿色卫士”监督保洁岗。我们的口号是:“讲究卫生,不吃零食;保护环境,不抛废纸;爱校如家,不损公物。”从而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绿化了校园、美化了校园,净化了校园,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4、学校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时间、用书、师资落实到位,渗透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