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_283.docx
上传人:景福****90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语文教案_283.docx

小学语文教案_283.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集合【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一首《清平乐村居》,是谁的作品,还记得吗?2.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词,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课题)4.讨论题意。(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二、诗文了解1.先翻开书本自由诵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这首词连课题在内共有59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生读课文2分钟,然后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听课件范读--全班跟读。)2.通过读,也许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感悟。别急,现在我们再细细品味品味,你将会有更多的收获。三、诗文赏析,再次在读中感悟课文。再读课文,看看你是否又有了新的发现?或从中又感悟到了什么?(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详见课堂实录。)四、诗文拓展,布置作业:1、在这之前我们还曾学过和这首诗有相似意境的诗吗?课后对山水田园诗做一点研究,开个山水田园诗鉴赏会,看谁知道得多。2、你可以课后去研究一下,看看辛弃疾的词《破阵子》这首词与我们今天学的风格有什么不同之处。词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实录(片段):生:我知道了这首次的词义,大概是这样的: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鸣唱。稻花飘香,老农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如歌,引得行人入神聆听。遥望远天,尚七八个星儿闪烁。来到山前,已有两三点雨儿飘落。拐个弯儿,溪桥一过。就在土地庙旁,出现了曾住过的旅店茅屋。师:对这位同学的解说有不同理解吗?生: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从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可以推想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惊飞鹊儿。师:有道理,诗词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还有不同见解吗?生:前面那位同学说农民在谈论丰收的年景,夜已深,人们早就休息了。我认为是是青蛙在诉说丰收,因为稻花飘香预示着丰收在望,蛙声如歌说明害虫少,因此可理解为是青蛙在诉说丰收,是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师:老师为你们有这样独特的见解而感到自豪。你们都个性独特。同学们,你也可以细究词中的每个字,每句词。认为这首词中哪些字用得好的?你最喜欢哪句词?是因为什么?生:“一片”这个字用得好,这个词说明蛙声多,害虫则少,预示丰收在望,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农民丰收而高兴的心情。生:“惊”用得好,说明月亮太亮了,使鸟鹊产生错觉,误以为天亮了。生:我认为整个上片都很好,通过明月、鹊儿、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几个景物刻画了一幅美妙的农村夏夜图,表现了作者喜悦、陶醉的心情。(出示上阕课件)师:大家能把欣喜的陶醉的情感读出来吗?生:读。师:要注意句间节奏,心情要高兴一点。生:再次齐读。生:我觉得作者能抓住夏夜农村有特点的事物,进行描述,而且各有特点。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生:还有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师:你的逻辑推理能力相当强,观察敏锐善于思考。老师不如你。表扬!还有谁想说一说?生:我最喜欢“路转溪桥怱见”,这一句写出了作者遇雨时,寻找躲雨的地方,先焦急后惊喜的心理变化,很生动。(如果学生不问,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师:你为什么认为他的情绪是先焦急后惊喜?同学们能用两句诗表现出这种心理吗?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师:请一个同学试一下,注意读出作者焦急、惊喜的感情变化。生:读下阕。师:请同学们点评一下。生:感情变化把握住了,但“怱见”应重读,他没有重读。师:同学们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词,认真比较老师在上下片的读法上有何不同。师:读这首词。生:上片舒缓、喜悦,下片的节奏急促焦急。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领会得很准确,就再模仿老师将这首词读一遍。生:齐读。(投影词文)师:你还想通过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