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的表情上读济源 ——叙写“她”从神话到奇迹的城市建设.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从诗歌的表情上读济源 ——叙写“她”从神话到奇迹的城市建设.doc

从诗歌的表情上读济源——叙写“她”从神话到奇迹的城市建设.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诗歌的表情上读济源——叙写“她”从神话到奇迹的城市建设核心提示20岁刚出头的济源市,正散发着青春少艾的无限活力和美妙。这个精致小城里诗意地栖居着68万居民,逗引得小城文人墨客痴心地热爱之,吟诵之,管理者、建设者无私忘我地呵护之、建设之。看,7月的济源,如画卷般展现在人们面前。宽阔洁净、秩序井然的城市道路,简洁明快、时代气息浓厚的建筑,花繁叶茂、随处可见的园林绿地,满眼的绿色和点缀的花朵……这个因济水发源而得名的城市,正以崭新形象和勃勃生机迎接新中国60周年的来临。这个城市,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全省最高领导对她寄予殷殷期待?吸引了兄弟省市主官们络绎前来参观考察?请跟随记者的好奇前往探究——□记者郑相义文通讯员吉萱澄图题记———读你真实如广袤丰硕的土地生动如含蓄多情的小城我便是城中永久的居民【济源诗人】张善飞史诗:古典神话文化基因“这是一片/深入乡情的热土/王屋太行/以U字形的姿态/拥抱着绵绵长长的眷恋/一如母亲温馨的怀抱/总让人/泛起感恩不尽的缠绵//这是一方/气象万千的风水/济水蔒水/用水文化的写意/舒卷着浩浩淼淼的梦幻/追溯并未走远的往事/哪一件/不醒着动人心扉的内涵……”愚公移山是济源的古老名片。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愚公为了看到外面的世界,带领子孙挖掘矗立在家门前的王屋山。他朴实无华的广博胸怀和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形象,是典型的中华英雄。在众多神话、寓言中,只有他能够从寓言故事升华为民族精神。当代人记住并认识王屋山的故乡——济源(古称玉川),大多是来自一个64年前的名篇——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以《愚公移山》为题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更早些,1940年11月,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先后完成巨幅设色水墨画《愚公移山》与油画《愚公移山》的创作。徐悲鸿创作之时,正逢抗日战争危急时刻,画家意在借愚公“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气概,表达国人抗日决心和毅力,鼓舞和激励大众以愚公挖山不止的信念,争取全民族的解放。正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不拔,千百年来,“愚公移山”成为济源人的文化基因,成为济源的人格象征。理念:承前启后创造奇迹改革开放,使济源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里不仅盛产神话/而且,勇于创造奇迹/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都蕴含着生机勃勃的灵感/这里还特别擅长讲述/关于开拓奋进的真谛/以及经营城市的理念/其实,干与变/最能证明这座城市的特质/要干就干它个大气磅礴/要变就变它个卓尔不凡/是中国英雄人物的楷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古往今来,中国土著们理想的生活氛围,当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场景为经典画面。对此,济源市委书记段喜中对记者说:“我们不能一直陶醉于农耕时代的田园牧歌之中,作茧自缚。毕竟在一个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社会,我们应该创建新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桃花源’。这符合省委书记徐光春对我们‘建设最富最美济源’的指示,也符合省长郭庚茂‘济源要按新加坡模式来建设’的要求。”市长赵素萍这样告诉记者:“作为重建天地人和谐关系的城市建设,我们应该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尊重自然,使人在谋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二是尊重人,包括作为生物的人的需要;三是关怀人类的精神需要,关怀个人、家庭和社会群体与土地的精神联系。”明确:城市定位发展目标“从一部地方史志中望去/她的昨天部分/似乎承载了太多的积淀/那是开创与征服的跋涉呀/既有灰色苍茫的悲壮/亦有激情燃烧的感叹/那些吃红薯长大的往事/和那些瘦瘦弱弱的日子/曾经怎样/困惑了昨天的梦想/又是如何/搁浅了往日的企盼……”应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着城市功能的嬗变节奏,济源市委、市政府逐渐明确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定位、发展理念。根据中原城市群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的发展要求,2005年,济源市委、市政府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全面启动了城市新版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2007年12月14日经省政府批复开始实施。城市发展定位:国家级能源基地,历史文化名城,新兴工业和旅游城市。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区总面积为862.14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按照“一环、双心、四带、六区”进行规划建设。一环——中心组团外围的环城路及其两侧的绿化带。双心——以宣化大街为东西轴线的商业中心和围绕黄河路、沁园路交会地段为核心的行政文化中心。四带——围绕焦枝铁路、济水、蟒河和蔒河四条线形元素所形成的四条主体绿化带。六区——焦枝铁路西侧两个,以工业大道为界,从北向南依次为:仓储工贸区和工业区;焦枝铁路东侧四个:新型的休闲服务居住区、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