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笔尖上的美.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别忘了笔尖上的美.doc

别忘了笔尖上的美.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别忘了笔尖上的美脱臼、癞蛤蟆、舂米黏稠如果听写这些词汇,你能写对几个?在日前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只有30%的成人体验团写对了癞蛤蟆一词,而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一个暑期的电视特别节目,变成了一道让当代中国人尴尬与汗颜的公众考题。当代中国人提笔忘字的现象早不陌生,当汉字在笔尖上变得生疏和踌躇,当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当越来越多人患上“失写症”,我们开始追求其根源,是的,是人们对汉字“敬畏之心”的淡漠。一代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誉。他的字清秀挺拔,又矫若惊龙。他的专注成就了一代书法大家,他的“染黑一池之水”的勤奋更为后世广为传颂。如果不是对汉字深刻而又由衷的爱怎么会使让提笔留下那么多惊为天人的作品。颜真卿的字更是一绝,他的字刚健圆熟,向来就被看成端庄强韧的象征。他的《多宝塔碑》是他传世最早的一幅碑帖,其字起止转,顿挫都很显著,方整严谨,很适合初学的人练习。柳公权的字劲挺秀美,与颜书并称,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书法家们对汉字的执着难道不值得我们对于自己对文字的淡漠而深思吗?依稀记得有一部名为《汉字宫》的电视艺术教学片,将汉字以劳动人民的生活编排成一个个真实、生动的益智故事。每个汉字背后都蕴藏着协调均衡,浓缩着悠悠文明,是生活和文化智慧的高度概括。而楷书的工整端庄、隶属的圆润柔滑、行书的流畅潇洒、草书的狂放不羁、小篆的古色古香……更将一个民族的风骨精神注入其中。而反观察当下,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甚至积非成是、将错就错。不坚持正确书写,谬误就会乘虚而入,这委实是汉字和汉语言文化的莫大尴尬。应当承认,新技术的确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就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钝化了对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惟一原因。将汉字手写艺术的尴尬,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国人提笔忘字的危机具有可怕的弥散性,它既体现在成年人中间,也表现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电脑时代越发达,其蔓延速度越迅捷。重拾汉字之美,仅仅电视档节目文字测试档的火爆来激发我们对汉字书写的兴趣还远远不够,化解汉字危机,记住笔尖上的美,我们应从教育抓起,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在速度和效率面前,我们大可以使用键盘,但在不需要过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候,我们能否拿起久违的笔,写一封信、题几句诗,这不仅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一种传承,或许更是一种获得温暖与真诚交流的方式。我们是否应该放缓使用电子邮件,抽点时间写几句闲言碎语,画几笔横、竖、弯、钩,转换书写方块字的模式,拾起早已遗忘的汉字,别让汉字成为人们“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