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历史与社会 黄河.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 历史与社会 黄河.do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黄河.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母亲河——黄河母亲河——黄河1、在图上找出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界点、注入的海洋。2、在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支流以及龙羊峡、小浪底水力工程的位置。3、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河口华高原龙羊峡黄高原渭河小浪底孟津汾河原一、自主学习(黄河概况)自主学习(黄河概况)二、互动探究:黄河的困惑互动探究:找找茬:黄河颂我站在高山之巅,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北两面。想一想:变道的原因是什么?想一想:变道的原因是什么?黄河的困惑一:地上河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原因分析人为原因(主要因素)人为原因(主要因素)历史上黄土高原植经历了数次大的破坏,历史上黄土高原植经历了数次大的破坏,每一次都是屯垦移民砍伐森林,伐薪烧炭。屯垦移民,次都是屯垦移民,砍伐森林,伐薪烧炭。五千年文明的演进,使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由69%降至森林覆盖率由69%文明的演进,使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由69%降至6%,失去森林植被的涵养,水土流失严重,6%,失去森林植被的涵养,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入河。大量入河。自然原因(次要因素)自然原因(次要因素)黄河中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泥沙不易沉淀。黄河中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泥沙不易沉淀。下游地势平坦,水流不像中游那样湍急,下游地势平坦,水流不像中游那样湍急,泥沙容易沉淀。治黄的根本黄河的困惑二:下游断流欲哭无泪之痛:年份艾山19911992199319941995623633174断流天数泺口利津16826075122断流河长/km178337299337683注:黄河下游自1972年以来,断流现象不断增多黄河下游自1972年以来,1972年以来1997年黄河超过超过300天没流入渤海一滴水。。1997年,黄河超过天没流入渤海一滴水。“开源节流”解决断流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相当程度上缓解了黄河缺水的情况,彻底改变了黄河20世纪9020世纪90年代黄河缺水的情况,彻底改变了黄河20世纪90年代年年断流的局面,再一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年年断流的局面,再一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黄河的困惑三:河水污染我们该怎么办?(三)学会反思:感受黄河1.根据黄河治理和开发过程中所不断呈现的根据黄河治理和开发过程中所不断呈现的问题以及我们在治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问题以及我们在治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你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建立怎么样的关系。你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建立怎么样的关系。2.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坚持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怎样的发展战略?怎样的发展战略?三、检测巩固材料一:自从2010年材料一:自从2010年9月23日以来,山201023日以来,日以来东遭遇持续4个多月的特大干旱,东遭遇持续4个多月的特大干旱,6095万亩农田受旱,69万人出现临时性饮万亩农田受旱,69万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据统计:水困难。据统计:目前全省气象干旱已达特大干旱等级,60年一遇年一遇。已达特大干旱等级,为60年一遇。其中枣庄等地区约为百年一遇,菏泽、中枣庄等地区约为百年一遇,菏泽、济宁约为200年一遇。200年一遇济宁约为200年一遇。材料二:为支援山东等沿黄省份抗旱,材料二:为支援山东等沿黄省份抗旱,黄河防总密切跟踪下游旱情发展,河防总密切跟踪下游旱情发展,多次增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全力支援抗旱。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全力支援抗旱。国家防总指出:中国的水利工程,国家防总指出:中国的水利工程,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别是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五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确实存在着老化失修的问题。在着老化失修的问题。重点是要加快抗旱工程建设,提高工程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工程建设,提高工程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同时注重加强法规建设,同时注重加强法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强化技术支撑。制,强化技术支撑。材料三: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今年年初,中共中央、今年年初院公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院公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提出,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控制红线,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河湖排污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