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哲学的必由之路论文.docx
上传人:明轩****la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西方语言哲学的必由之路论文.docx

西方语言哲学的必由之路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方语言哲学的必由之路论文柏拉图认为,人们的知觉通过逻各斯成为思想,思维和语言是同一的。亚里士多德则主张,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古代哲学注重本体论,而到了20世纪,哲学开始经历语言转向,它是西方哲学发展的一场革命。语言哲学是由分析哲学推动,在布尔·弗雷格建立的现代逻辑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维也纳学派的古斯塔夫·伯格曼(GustafBergman)在其著作《逻辑与实在》(LogicandReality)中第一次提出“语言学转向”这一概念。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罗素(BertrandRussell)、海德格尔(MartinHeridegger)等人真正推动了这场哲学的历史性转变。其中,维特根斯坦是当之无愧的、贡献最大的一位哲学家。2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思想对译学的启示2.1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思想被誉为分析哲学“精神之父”的维特根斯坦于1922年出版了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Trac-tatusLogico-Philosophicus)。在书中,他用“图像说”(PictureTheory)来阐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他写到:“世界是事实的总体,而不是事物的总体;图像是实在的一种模型,图像是一种事实;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思想在命题中得到了一种可由感官感知到的表达,被使用的、被思考的命题记号即是思想;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命题的总体即是语言”(维特根斯坦2012a:25-41)。在维特根斯坦看来,世界(事实)与语言是一一对应的,即能被语言命题的都能说出来,不能被说的只能被显示。他认为,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对象的总和。同样,语言是命题而非名称的总和。在《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章中,维特根斯坦写到:“对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2012a:105)。2.2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思想给译学实践带来的启示与困惑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坚持逻辑原子主义观。他认为,命题是思想的表述,有命题才有意义。简单说来,在语言活动中,语言的规则就是逻辑规则,它们有非常严密的使用系统。语言先于人类活动,并预先设定词语的意义,语言与人的活动和实践无关,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语言的规则。“定义是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规则。凡是正确的记号语言都应该按照这种规则可以翻译为其他任何一种语言:这一点是一切正确的记号语言所共有的。”(维特根斯坦2012a:40)维特根斯坦的前期语言观与奥古斯丁的语言观颇为相似。奥古斯丁认为,符号或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语言在符号和对象之间建立规则性联系,词语的意义即是它所指的对象。维特根斯坦把语言使用的共同性称为“定义”(Witt-genstein2002:21)。他认为,表达同一对象的不同语言间的词语一定是可以被译出来的,而它们的意义也是对等的。如英语符号的“snake”可以等值地口译为汉语的“蛇”,因为英国有snake这个对象,而汉语也有“蛇”这个对象,它们所表述的意义是对等的。但对于经验外的东西,译员却是不可以翻译的。维特根斯坦的图像理论也为译员从事口译活动增添了诸多困扰。在他的图像理论看来,词语组成命题,而命题所描述的事实构成命题的意义。一个命题在经过翻译之后,它的形式极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不再成为一个命题。所以,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只有“可说之事”的“说”才可以翻译,对于“不可说之事”的“说”是不可以翻译的。3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对译学的启示3.1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观1953年,维特根斯坦的学生安斯康姆和里斯以德英对照的方式出版了维特根斯坦因多种原因未出版的著作《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Investi-gations),书中提出一系列与《逻辑哲学论》截然相反的语言语义观和概念,引起了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变革。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以“生活形式”和“语言游戏”为核心,把语言视为生活形式中具有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s)的语言游戏。他认为,人们只能在语言的使用中去理解语言的规则,并由此得出意义判断的标准。在此时的维特根斯坦看来,要探究语言自身的特性,就必须以语境为依托,语言是没有本质可言的,人类所操纵的各类语言不过是语言游戏的各种形式而已。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维特根斯坦在其《蓝皮书和棕皮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语言游戏是指“孩子刚开始使用语词时的语言方式”,是“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Wittgenstein1958:67)。在《哲学语法》一书中他说,一个小孩在学习“或许”这个词用法的时候,这个小孩或许会说出他从一个大人那里听到的一句话“她或许回来”,并以同样的语调说出了它,“这就好比说是一个游戏”(维特根斯坦2012b:37)。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说”,“就让词语的使用者来告诉你它们的意义吧!”(Wi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