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行为主义与人格治疗1913年,一位年轻而激进的心理学者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文章,开启了心理学发展的新路径,一场行为主义风潮开始兴起。行为主义者感兴趣的是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意识,思维等东西都要被抛弃,行为主义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人格是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在人的生活历程中,我们都在以多少可以预测的方式对刺激给予一定的反应。由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这使我们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的对刺激的反应方式,所以,每个人就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古语常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类的许多行为结果,是由于某种刺激引起的,可能这个刺激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我们可以进行人格矫正。利用条件反射来改变问题行为。我们在超市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家长带着孩子在购物,突然间,孩子赖在地上不肯离开,双脚乱蹬,哭着喊着要买货架上的玩具,家长在无奈下,只得买了玩具给孩子。对于这类情况,家长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予以过多的关注,满足孩子的任何不恰当要求,过多关注只会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让孩子认为只要闹脾气什么事情都可以被满足。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采取的是漠视的态度,或者是惩罚,让他的行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应,让行为慢慢消退。相反,如果孩子以恰当的方式应对受挫情境——同父母好好商量购买玩具的问题或听从父母的建议,那么这样的行为就应该被强化,父母要对这样的行为予以肯定。行为主义学派的习得性无助理论,在教育活动中具有很深的借鉴意义。习得性无助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会表现出习得性无助,而且这种无助感会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当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数学考试连续几次考砸了,他对以后的数学作业也感到沮丧,久而久之他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于是上课开始不喜欢听讲,经常走神,有时还会捣乱课堂纪律,课后也不再认真复习功课了。这就是一个习得性无助的案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但却在一次次努力中以失败告终,学生对于自己产生了消极的看法,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还不如什么事情都不做,痛痛快快的玩。因而在给这类学生作辅导时,首先就是要让他们体验成功,正如上述的这个短案例,我认为对于他最重要的就是树立信心,让他在数学领域获得进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差!行为主义用几个关键的条件反射原理来解释人类几乎所有的行为,是有点狭隘片面,但是行为主义却带给我们不可估量的作用。行为主义提供了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提出了系统的理论,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更全面的了解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