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模拟卷.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宏观经济学模拟卷.doc

宏观经济学模拟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第Ⅰ部分模拟试题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40分)1.理性预期2.边际消费倾向3.货币幻觉4.IS曲线5.流动偏好陷阱6.挤出效应7.法定准备金率8.货币政策9.棘轮效应10.菲利普斯曲线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为什么能稳定经济?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3、简要回答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4、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5、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5分,共25分)1、按照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货币供给是怎样对经济产生影响的?2、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有何区别?3、均衡国民收入是怎样变化的?四、计算题(10分)假如某经济社会的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试计算均衡的收入、消费和储蓄。第Ⅱ部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现代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之一,指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将发生的事实,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它包含三个含义:第一,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3、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做出反应。4、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5、流动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6、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挤出效应。简单地说,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7、法定准备金率: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在现代银行制度中,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率。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9、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42615.htm"\t"_blank"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10、菲利普斯曲线:在宏观经济学中,价格调整曲线又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关系的曲线。二、简答题参考答案要点(每题5分,共25分)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主要内容有:累进税、社会福利支出和农产品维持价格。内在稳定器的注入量使国民收入逆方向变化,漏出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化,所以,对经济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缓解的作用。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境内一定时期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则是指在一定时间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在反映的一个国家的居民从事生产性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时,加上本国居民从国外取得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等收入,但减去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等收入。而国内生产总值则不考虑从国外得到的或向国外支付的生产性收入,它反映一个国家在国内实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3、本题的要点:1、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要点2:回答各个要点的具体内容;要点3:回答各种手段的具体运用条件。4、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是两个不同的原理,首先,前者说明净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增量对净投资的影响,其次,前者是短期的分析,后者是长期的分析。但是,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根据前者,投资的变化将会引起数倍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根据后者,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引起净投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