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doc

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www.hubei.gov.cn2008年07月08日来源:根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鄂政发〔2006〕54号),制订本规划。一、环境形势"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组织实施环保专项治理,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保执法监察力度,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长江、汉江、清江干流水质保持稳定,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良好,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保护和建设逐步加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关心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全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由于我省经济结构偏重,环保欠账过多,一些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资源无序开发引发的生态破坏较为突出,偿还环保旧账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要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省城镇化率将大幅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都将大幅增加,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人口密集区和交通稠密区的空气质量改善任务更加艰巨,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四是长期以来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加上农业区的面源污染、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生物多样性单一、转基因生物的引入、外来生物物种入侵等问题,将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五是部分地方环保监管机制和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经费严重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监管能力不强,与新时期环境保护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推进武汉城市圈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以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为主线,以污染物减排为核心,深化工业污染防治;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抓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以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汉江流域、清江和梁子湖、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依靠科技进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基本原则。--协调发展,互惠共赢。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环保制度,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应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重点流域、区域、城市的环境质量。(三)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省重点流域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部分地区有所好转,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湖北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主要目标指标2005年2010年一、环境质量指标1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4.5952地表河流省控断面达III类水质的比例(%)72.573.53汉江流域规划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73.175.64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超过292天的重点城市数量(个)11135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的比例(%)73.3806有健全管理机构的自然保护区比例(%)90二、总量控制指标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国控指标)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