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肇庆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心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对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关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部署,并全面完成“十一五”环保工作目标与任务,尤其完成国家发展规划提出的环保约束性指标,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一、“十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基本情况“十五”时期,我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大了对水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推进了治污保洁和山区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全市整体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并继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后,“十五”期间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环保责任考核先进城市的称号,今年2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了国家的考核验收,较好地完成了“十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和任务,为开创“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一)主要工作成绩1、全市整体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2005年,西江肇庆河段、贺江封开河段和绥江怀集、广宁、四会市河段各监测段面水环境质量达到Ⅱ类标准;星湖水质达到Ⅳ类水环境功能标准;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各县(市)区空气污染指数在13-132之间,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除肇庆城区为356天外,其余县(市)区均全年小于100。各县(市)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为50.4-55.9分贝,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指标值内,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7835.39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5665.31吨、烟尘排放量8939.18吨,与2000年相比分别递减31.69%、18.23%、24.28%,工业粉尘排放量18359.24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500吨,与2000年相比,分别递增25.8%、25.00%;各县(市、区)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在81.8%-100%之间;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实现了集中清运、集中处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96.3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6.15%,与2000年相比,增加36.95个百分点。3、工业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五”时期,全市有6家企业(肇庆星湖核苷酸厂、广东四会互感器厂有限公司、广东高要河台金矿、广东肇庆星湖生物化学制药厂、肇庆蓝带啤酒有限公司、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省清洁生产企业的验收和授牌;一批上规模、在行业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企业,如高要农业生态园、肇庆星湖股份有限公司、蓝带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见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在列入“十五”环保计划全面完成污染治理任务的38个重点污染企业中(省级计划9个,市级计划29个),已经完成整治任务的企业有33个,完成整治任务率为86.84%。4、环境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十五”时期完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设项目3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万吨/日,累计污水处理能力达16万吨/日,全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50%,与2000年相比,增加35.5个百分点;完成固体废物处理扩、改建设项目1个;完成珠江防护林建设65.20平方公里;新增或提升级别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8个,面积189.07平方公里;建成700条生态文明村,56条市级生态示范村(场)、24条省级生态示范村(场);建成4个无害化农业生产基地;到2005年底止,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1%,自然保护覆盖区率达11.96%。2005年各县(市、区)城市燃气普及率在64.1%到100%之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32.65%到43.73%之间,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在2.04平方米到16.76平方米之间。5、环境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全市八个县市区均设立了独立的环保机构;初步建立起市、县、镇三级环保监督管理体系。二是在“九五”制定和实施一批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十五”时期又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制定实施了《肇庆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肇庆市治污保洁工程方案》、《星湖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星湖风景名胜区水源和水体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市政府根据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并借校市合作的契机,与中山大学合作编制《肇庆市环境规划》。目前,该《规划》正在编制完善之中。三是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已安装自动监控设施43套,其中已通过验收的26套,均实行了并网;2005年完成了与省环保局广域网络和环保电子政务平台的对接;市环境监测站通过了国家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