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同步:1-3-1 地球的公转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听容****55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同步:1-3-1 地球的公转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WORD版含答案.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同步:1-3-1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后篇巩固探究1.若黄赤交角从23°26'变为30°时,则地表各温度带面积()A.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扩大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缩小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解析: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回归线的纬度扩大,则热带增大。寒带的纬度等于90°减去回归线的纬度,故回归线纬度越大,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越大,寒带范围越大。温带相应就越小。答案:A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第2~3题。2.北半球各地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的区段是()A.a→cB.b→dC.d→eD.c→e3.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慢→快→慢D.快→慢→快解析:第2题,c→d→e区段代表北半球的冬半年。d→e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由南回归线向赤道),所以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第3题,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地球经过远日点,所以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答案:2.C3.D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解析:地球处于C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所以C处为秋分。答案:B下面两表示意甲、乙、丙、丁四地不同节气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完成第5~6题。小满5月21日夏至6月22日大暑7月23日甲76°50'80°76°50'乙71°44'68°34'71°44'小雪11月22日冬至12月22日大寒1月21日丙86°50'90°86°50'丁53°44'50°34'53°44'5.甲、乙、丙、丁四地按照纬度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乙、丙、甲、丁D.甲、丙、丁、乙6.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比乙地小B.68°34'为乙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C.乙地和丁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相等D.一年中甲、丙两地只有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解析:第5题,根据夏至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可计算出甲地纬度为33°26'N或13°26'N,若是13°26'N则5月21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应接近90°,与材料不符,因此确定甲地纬度为33°26'N;根据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8°34'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小满和大暑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确定,乙地纬度为2°N;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90°,可确定丙地纬度为23°26'S;根据丁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34'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小雪、大寒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可确定丁地纬度为16°N。所以四地按照纬度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乙、丁、丙、甲,B项正确。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比乙地大,A项错误;乙地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64°34',B项错误;乙地和丁地都有太阳直射现象,所以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是90°,C项正确;当太阳直射在甲、丙两地中间的纬线5°N时,甲、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而一年中5°N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答案:5.B6.C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第7~8题。7.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温带B.南温带C.0°~23°26'ND.0°~23°26'S8.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A.黑夜最短B.正午旗杆无影子C.气温最高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达到90°,所以可推断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再结合图中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12月22日之前和之后的太阳高度,可推断该地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且接近南回归线。第8题,图中C处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太阳直射该地,所以可推知,该地正午旗杆无影子。答案:7.D8.B9.读①②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上图所示①②③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2)图中P和Q对应的太阳高度分别为、。(3)若下图中地形剖面为36°34'S纬线上某地,一房产开发商欲在山地南侧P处开发一处高档住宅楼,为保证住宅楼的采光条件,图中L的最小距离应为。解析:第(1)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计算及应用等知识。由图分析可知①地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②地位于赤道,③地位于南回归线上。第(2)题,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结合四节气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可得到①地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