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一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是你****噩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一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一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特点。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学生用书P15])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征(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4)速度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A点1月初较快近日点B点7月初较慢远日点(5)周期eq\b\lc\{(\a\vs4\al\co1(名称:1恒星年,含义: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长度:365日6时9分10秒))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如图,B赤道平面与A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度数β=23°26′。(2)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①移动轨迹②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地区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各纬度冬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各纬度春分、秋分赤道极点一、判断题1.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快。()2.北半球夏至到秋分,地球的公转速度是先变慢,后变快。()3.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同,与极圈的度数互余。()4.一天中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午后2点。()5.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答案:1.√2.√3.√4.×5.√二、选择题6.下列我国节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清明节B.元旦C.中秋节D.国庆节解析:选B。近日点时(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7.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A.南回归线及其以南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C.南半球D.北半球解析:选B。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8.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的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解析:选D。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的公转[学生用书P16]【合作探究】1.读地球的公转图(见教材P14图1-3-2),探究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怎样的?太阳位于轨道的什么位置?(2)北半球的夏季比冬季为什么要长几天?(3)地球公转的周期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一样吗?提示:(1)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日地距离不断变化,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北半球的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北半球的冬季,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因此北半球的夏季比冬季要长几天。(3)不一样。前者是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后者为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2.读黄赤交角图(见教材P15图1-3-3)和二分二至(北半球)时地球的位置图(见教材P15图1-3-4),探究下列问题。(1)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多少?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多少?(2)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极圈的纬度数有何关系?(3)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轴、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4)据图说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5)太阳直射的范围与黄赤交角有何关系?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若黄赤交角变为0呢?提示:(1)23°26′。66°34′。(2)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太阳直射点能达到的最北、最南纬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3)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始终保持66°34′的夹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4)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26′上;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当移到南纬23°26′时,即为冬至日;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春分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