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物理(沪科版)一轮复习教案:电场的力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明轩****la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6届高三物理(沪科版)一轮复习教案:电场的力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届高三物理(沪科版)一轮复习教案:电场的力的性质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点内容要求命题规律复习策略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Ⅰ(1)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以点电荷模型为载体综合考查电场力的性质和电场能的性质;(3)带电粒子运动的轨迹问题;(4)电容器的两类问题;(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1)重视电场基本概念的理解,特别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清概念间的相互关系;(2)重视该部分的物理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等;(3)注意静电的防止和应用、静电的环保等热点问题;(4)注意示波管的工作原理静电现象的解释Ⅰ点电荷Ⅰ库仑定律Ⅱ静电场Ⅰ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Ⅱ电场线Ⅰ电势能、电势Ⅰ电势差Ⅱ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Ⅰ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Ⅱ示波管Ⅰ常用的电容器Ⅰ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Ⅰ第1课时电场的力的性质[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1.元电荷、点电荷(1)元电荷:e=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其中质子、正电子的电荷量与元电荷相同。(2)点电荷:当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带电体视为点电荷。2.静电场(1)定义: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2)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3.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2)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3)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4.感应起电:感应起电的原因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说是电场对电荷的作用。(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当有外加电场时,电荷向导体两端移动,出现感应电荷,当无外加电场时,导体两端的电荷发生中和。知识点二、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2.表达式:F=keq\f(q1q2,r2),式中k=9.0×109N·m2/C2,叫静电力常量。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知识点三、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2.定义式:E=eq\f(F,q)。单位:N/C或V/m3.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keq\f(Q,r2)。4.方向: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5.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识点四、电场线1.定义: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强弱及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曲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3.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如图1所示)。图1思维深化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质子的电荷量为一个元电荷,但电子、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不是元电荷。()(2)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时,先发生正、负电荷的中和,然后再平分。()(3)E=eq\f(F,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对所有电场都适用;E=keq\f(Q,r2)仅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4)电场强度是矢量,场强叠加的本质是矢量叠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5)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即为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答案(1)√(2)√(3)√(4)√(5)×[题组自测]题组一库仑定律的理解及应用1.如图2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与b,其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固定于绝缘支架上,两球心间的距离为l,l为球壳外半径r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那么,a、b之间的万有引力F1与库仑力F2为()图2A.F1=Geq\f(m2,l2),F2=keq\f(Q2,l2)B.F1≠Geq\f(m2,l2),F2≠keq\f(Q2,l2)C.F1≠Geq\f(m2,l2),F2=keq\f(Q2,l2)D.F1=Geq\f(m2,l2),F2≠keq\f(Q2,l2)解析虽然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球壳外半径r的3倍,但由于其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两球壳可看做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因此,可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F1;而本题中由于a、b两球壳所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它们各自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相互靠近的一侧电荷分布比较密集,又因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其外半径r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