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册第六单元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材简析:一、主题:本文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当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二、情节:开篇即夸张地述写了皇帝喜欢穿新装的癖好,接着讲述了两个骗子投其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而后为皇帝“做”新装,是故事的开端。后来皇帝两次派大臣与官员查看新装,他们什么也没看见,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愚蠢不称职,都一味儿地夸赞布料华丽漂亮,这是故事的发展。最后写皇帝穿上“新装”上街游行,当众出丑,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三、特点:采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地夸张是本文的显著特点,特别是用夸张手法塑造皇帝与大臣们的形象,从而更突出了他们虚伪、自欺欺的丑行。四、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要适当点拔,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五、学生对文中问题的理解分析极易人云亦云,且理解肤浅,务必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已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教学目的:1、感知课文内容。2、分析人物形象。3、领会童话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品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2、出示学习目标。3、作者、体裁简介。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要求标上段序、听准字音并思考:⑴皇帝有什么爱好?他的新装“新”在什么地方?⑵根据“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情节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明确:⑴爱新衣;新在“布:人间最美”,“特性奇怪:不称职、愚蠢者看不见”;⑵爱新装:(1)做新装:(2)—(22)穿新装:(23)—(31)展新装:(32)—(36)三、分析人物形象合作探究:⑴总括起来,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字,文章所写的人物与这个字分别有什么关系?⑵仔细阅读课文对几个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的描写,然后说说他们的性格特点。明确:受骗皇帝————————孩子骗子————————大臣行助皇帝:愚蠢、虚伪、奢侈、昏庸;骗子:狡诈、善骗;大臣:虚伪、自私;孩子:天真纯洁、无私无畏。四、探讨主题1、皇帝甘于受骗,大臣乐于助骗,甚至百姓纷纷传骗,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2、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揭穿骗局,有什么用意?明确:1、上层人物愚蠢、虚伪、自私、腐朽,整个社会假话成风。(揭露前者,批判后者,这就是这篇童话的主题)2、教育我们要保持纯真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五、质疑问难六、小结:一场闹剧,围绕“新装”,刻画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真诚,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的。七、作业:续写课文结尾(写在练笔本上)要求:情节合理,文意相关;200—300字。《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②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③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④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2、过程和方法: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2、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品格。【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炫耀xuànyào(1)光耀的样子(2)华丽奢侈(3)夸耀称职chènzhí才能与职位相称妥当tuǒdang稳妥适当地呈报chéngbào敬词,呈文上报滑稽huájī(1)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2)流行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一种曲艺,与相声相近,生动有趣陛下bìxià对君主的尊称精致jīngzhì精巧细致;细密头衔tóuxián指官衔、学衔等称号爵士juéshì(1)欧洲君主国的最低爵位,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列(2)领有爵士头衔的人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导入新课:1、设计导语: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以前